奉超 楊溢 / 圓桌觀察員
“當下的中國,精英們都活成了里子。”
羅永浩抖音帶貨1.1億之后,一句評論火了。
一時間,“里子”成了爆款,“里子模樣”的人,個個是網紅。
追求“里子”,就是直奔主題地干,如此干脆利落,因為2020年,留給誰的時間都不多了。
2020年4月8日,一場直奔主題的全城SHOW,在張家港啟幕。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大背景下,這也是蘇州“快速、有序”拉動地區消費的首場試水。用活動主辦方的話說,就是要“加快釋放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促進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快速回補”。
防控不松、復工不殆,一場城市SHOW,“嗅點”幾何?政府、商家聯動,“貼錢”讓你買買買,究竟要帶動怎樣的消費生活節奏?一張一弛的復蘇調度,鍛造的又是怎樣的城市里子?
先上SHOW!
“點位”
這場名為“美好2020,從4月開始”的主題活動,為期一個月。
“既要復工復產穩內需,又要精準防控,這個‘度’怎么來體現。”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坦言,搞這么一場長跨度的主題活動,尤其在當下,真有點走鋼絲的感覺。
這個“第一”不好當。怎么當?
穩,方能“進”——
“分級分類防控”常態化以來,張家港建立了統籌協調、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工作機制,對接百強工業企業及重點規上企業的產業鏈配套企業復工需求。
2月中下旬,張家港百強工業企業、入庫稅收超5000萬元工業企業、規上企業的復工率均達到100%。截至3月底,規上企業用電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有勇,有“謀”——
一組復工復產的數字,對比很扎心:截至3月底,蘇州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規上企業用電量恢復至去年同期96.3%;與此同時,商貿企業復工率接近40%,商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復工率不到30%。
復產復業的“痛點”不緩解,城市全面復蘇的“堵”就疏不了。商貿服務業之“痛”,張家港感同身受。一方面,正常消費需求被疫情壓抑,消費回補的“點”在哪?另一方面,應“疫”而生的消費行為,又有哪些新動態、新氣象?
在此次消費券發放之前,張家港進行了市場摸排,從物資供應和復業規程規范,協助企業做好預案,“定向排堵”。前期的聯絡測試中,兩天就有1000余家餐飲、百貨、超市等商家響應,同步推出促銷讓利,匹配優惠額度預估達到6000萬元。
小處,見“心”——
考慮到疫情的特殊性,活動特意避開了清明小長假,定在4月8日啟動,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組織細節。春和景明,先安放心情,再“享年味”“遇春光”“見繁華”;在多場活動舉辦的過程中,依然不扎堆、不聚集,必要防護“小”到一米線、一方桌椅、一副碗筷。
消費回補的“點”,抓得實,就能搶得準。
3000萬
“本來不打算外出去吃,有了消費券,就忍不住想出去看看。”
正是因為這樣的小心思,商業消費券成了多地提振市場的規定動作;而單從規模和種類上看,張家港“3000萬”的啟動盤,并不算冒頭。
為推動服務業全面復蘇,3月份以來,南京采用多批次網上搖號方式公開發放電子消費券,共計搖出67萬筆消費券。3月18日,浙江寧波宣布實施產業聯盟“千企萬品”百億云促銷計劃,各企業將聯合或獨立發放消費券、代金券、優惠券等,為消費者獻上200億元“紅包”。
與南京相比,寧波的做法似乎更注重發揮企業的主動性——促銷將引導當地部分龍頭企業、優勢行業組建產業聯盟,動員廣大相關企業通過各類云平臺,將更多優質商品以更明顯的價格優勢直接進入銷售渠道。
3月27日起,杭州先后向全體在杭人員發放了兩期消費券,來自杭州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22時,電子消費券兌付政府補貼2.2億元,帶動杭州消費24.60億元,“提振消費的乘數效應顯現”。
作為“未來消費的支付憑證”,有專家認為,消費券將對部分群體的消費需求產生一定刺激,而對商家而言,消費券帶有競爭性質,每個商家依舊需要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圓桌觀察員梳理發現,盡管對于消費券的效果預判不盡相同,但多地競相推出各類消費券,思路大體一致,都希望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來改善疫后消費環境,激發市場的活力,進而打通商業市場的大循環。
“消費券更多是發揮一種‘勾連’的作用,通過買和賣,引導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快速回補。”主辦方告訴“蘇州圓桌”(微信號ID:suzhouyuanzhuo),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此次消費券的設計和發放兼顧了覆蓋面、普惠面、撬動面等多個角度,“三次搖號抽簽、3種面值”控制發放頻率,期望更合理地撬動內需杠桿。
信心
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張家港消費券4月9日發放到位后,截至11日11時,申領人數超過18萬,使用消費券約84萬元,實際拉動消費金額約571萬元。
一場“城市SHOW”,讓老百姓買賬,無非兩個字,信心。
而張家港的“信心”里,還熱著一碗“面”。
3月10日,張家港市發布《關于餐飲服務業有序復工營業的通告》,餐飲業堂食開始有序恢復。但幾天下來,餐飲店的生意依舊不溫不火。市民們都在觀望,自然有觀望的道理——公共場所,摘下口罩吃飯,誰能百分百放心?再說還有這個“碼”那個“證”,測體溫、登記信息,還不如在家等外賣。
改變出現在《通告》發出后的第4天。當天上午,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家港市委書記沈國芳來到老字號面館——宴楊樓,點了一碗白湯燜肉面,外加一份油條。當天,宴楊樓面館的白湯燜肉面配油條,銷量超過了900多份,現在平均每天能賣掉100份,有時還要提前預定。
“書記帶貨”不算稀奇,但“書記一吃就火”,卻是不爭的事實——從不溫不火到一吃就火,這點神奇,也無非兩個字:信心。
信心傳遞的是信號:地方政府有能力抓好防控促復工,市民對歸回正常的生產生活,有期待。因為有信心,被壓抑許久的消費需求亟需釋放;而城市安全“蘇醒”、平穩回歸常態,更有賴這份信心。
信心有了,啥都不是事。
“借助‘美好2020’一系列主題活動,我們更期待城市生產生活的氛圍回歸。”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穩所提到的“氛圍”,正是經濟生活暢通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張家港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城市里子。
溫度
聽我說,謝謝你!
4月8日晚,在張家港萬達廣場、楊舍老街、曼巴特、吾悅廣場等商圈和全市各主要大屏同時響起的這首歌,拉開了“全城同SHOW”的序幕,也向行走在街上、安坐在家中、奮戰在一線的每一位平凡人表達感謝。
“當時耳邊傳來童聲版的《聽我說,謝謝你》,伴隨著歌聲,幾個小朋友表演著手語舞,背后的屏幕上,寫著巨大的感謝……”市民許女士說她挺感動的,“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謝謝每一個人,謝謝每個人的堅守和努力,這也是“美好2020”里隱含的溫度。
張家港“美好2020,從4月開始”活動啟動當晚,小朋友們在萬達廣場表演手語舞《聽我說,謝謝你》。
國家統計局官網3月16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萬億元,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5%。受疫情影響,2020年1-2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實現“逆勢增長”。
如何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如何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商貿生產一盤棋,拼速度、比力度,考眼力、更考腦力。
“城市SHOW”,張家港正在用“文化之手”按下城市復蘇的快進鍵,它會在多大程度上、帶來多大勁道的加速度?
我們拭目以待。
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