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善聞 / 圓桌觀察員
“我覺得一周來蘇州票房還是挺超乎預期的。”蘇州電影業協會放映發行分會會長陳丹笑著告訴圓桌觀察員。
憋了整整半年。7月20日,電影院的大幕終于在全國各地徐徐展開。
7月20~26日,全國影院復業第一周,蘇州電影票房位列全國第九、江蘇第一。
正是因為蘇州疫情控制得早、控制得好,經濟復蘇位居全國前列,市場信心方得以迅速重建。于是,我們的票房“超乎預期”。
“憋壞了!先看起來再說”
“20日復業的第一天,蘇州真正只有18家影院復業。而到26日,已有98家復業。”陳丹說,至7月27日時,蘇州一周觀影人數已達8萬,總票房234.6萬元。南京是195.6萬元。無錫為139.5萬元。
蘇州頭一周總票房迅速穩定在全國城市第九、江蘇第一。蘇州也是全國票房前十中唯一的一家地級市、唯一的一座江蘇城市。2019年,蘇州市民人均年觀影3.18次,高于全國平均的1.23次。從2017年開始迄今,蘇州年度電影票房一直維持在全國第九的位置。2019年,蘇州總票房為12.89億元。
蘇州目前共有170家影院,截至7月26日已有98家復業,復業率58%,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日攀升。全國同期復業率約45%,共有5103家影院復業。
在蘇州,上座率最高的仍然是如《多利特的奇幻冒險》、《喋血戰士》等新片。盡管有單場30%的上座上限以及陌生觀眾之間間隔1米等限制,但新片很多場次的上座率都達到了允許的極限。
影院復業期間,包括《喋血戰士》在內的新片最受影迷歡迎。
除了新片,像《瘋狂動物城》、《哪吒之魔童降世》、《戰狼2》和《白蛇:緣起》等老片表現也非常出色。
“我看的是《白蛇:緣起》。盡管早就看過了,而且不止一遍。但整整半年沒來影院了。憋壞了!先看起來再說!”在印象城的一座影院內,一位影迷顯得迫不及待。
蘇州大市范圍內,園區票房表現可謂一枝獨秀。分析人士指出,不僅僅是經濟發達、收入水平高,園區的高票房還得益于較低的老齡化比例。園區老齡化只有15%。低老齡化助力園區票房迅速登頂。
由于“姑蘇八點半”逾燒逾旺,觀前附近的票房同樣可觀。
“園區基礎設施發達,尤其是停車方便。看完電影,再下館子吃一頓。一個完美的周末,多好啊!而且園區還擁有強大的吸附能力,把周邊的影迷也吸過去觀影了。”一位金融專家告訴圓桌觀察員。
“現在,就當做‘試營業’”
盡管頭一周蘇州票房好得“超乎預期”,然而業內人士指出,遠沒到慶祝勝利的時候——蘇州影院的未來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首先是技術層面的問題。由于半年沒有放映電影,致使一些影院的放映設備因突然開機而接連出現掉鏈子的現象。
“有的設備是放映前出現故障,還有的甚至是放映中‘卡殼’。特別是后者,嚴重影響觀影質量。”陳丹說,各影院的設備損壞問題幾乎是集中爆發。因為維修單位忙不過來,導致維修價格上升,有時報價達好幾萬。如此徒增影院成本。“影院已經大半年沒掙到錢了,好不容易復業,又遇到這種事情。你說郁不郁悶?”
其次是影院人手不足。盡管對蘇州未來市場復蘇和增長充滿信心,然而在短期之內,不少影院依然持保守態度,暫緩招聘。圓桌觀察員了解到,有一家影院每天只有5人工作——包括管理人員、檢票員和具體負責放映的人員在內。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守和觀望,是蘇州電影市場復蘇的潛在障礙。
《征途》這樣的國產特效巨制已經轉戰網大。
三是大片定檔的猶豫不決。按照規定,蘇州影院目前允許的最高上座率是30%,而且排片減半。
以年度而論,影院收入的大頭主要來自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若分解到每一天,影院的生存發展還是得仰仗黃金時段(晚上6~9點)的票房收入。不過因上座率和排片“天花板”的存在,很多賣座大片都不愿意在此階段上映。可如果大片不上映,不少影院場次的上座率甚至還遠遠不及30%,這反過來又挫傷了部分影院的復業積極性。
“現在影院不能出售像爆米花、可樂這樣的賣品,后者一般要占到影院全部收入的8%~30%。現在全部歸零了。一些影院為了減少損失,甚至用小推車把賣品拉到商場的廣場里出售。”一位業內人士笑了笑。
不過圓桌觀察員在采訪中發現,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都看好蘇州電影市場,認為目前影院所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大家對未來很樂觀。其實和當時餐飲復蘇時一樣,那當口不也是要隔座用餐嘛。很多餐廳里都空空如也。我們也要展望展望不久之后影廳爆滿的景象。現在,就當做‘試營業’,這個過程遲早要經歷。否則,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
“躺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經過這次疫情,蘇州影院紛紛反思——未來怎么做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活下去并發展壯大?因為光靠票房收入,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業內人士指出,以下三點應是影院們的努力方向。
一是影院要格外親近影迷,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各大影院要抓緊建立并優化自己的影迷團,多和影迷互動,傳播各類影視資訊。影迷團做得好,能夠一傳十、十傳百,迅速提高影院競爭力。
“2017年以來,蘇州各大影院的年收入都是30%~50%的增長,大家都不太重視營銷能力的建設。然而在疫情沖擊下,躺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一位業內人士感慨道。
蘇州科文中心是蘇州電影放映的重鎮。
二是注重節流,加速無紙化和自動化建設。未來,在不降低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影院可以適當加大在自動檢票機、無紙化點票等方面的投資,構筑令人耳目一新的觀影軟環境。畢竟,影院的主要支出便是人員工資和房租。
三是開展多種經營,豐富非票收入渠道。目前蘇州各大影院的非票收入主要來自賣品和廣告場租,后者收入占影院總收入約14%~25%。不過,歐美一些發達地區的影院,已能夠做到票房收入和非票收入對半開。
“這方面我們蘇州的影院也開始了嘗試。比如常熟一家影院就拿出了一部分物業做健身房。吳江一家影院就地開起了書店。書店讀者和影院觀眾有時是高度匹配的。還有的影院引入了象征慢生活的咖啡屋等。”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蘇州電影市場的復蘇令人刮目相看。說到底,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蘇州疫情控制得好、控制得早。
“為什么蘇州影院復業率能夠處于全國前列?因為蘇州相關管理部門制定并執行著一套極為嚴格的復業程序。影院要復業,必須接受有關部門驗收。驗收合格后同意復業才行。這要看影院能否達到防控要求。如果不達標,就必須整改,整改后再次接受驗收,沒問題才能復業。如果影院提出復業請求,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前往驗收,絕不耽擱。”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告訴圓桌觀察員。
電影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柱。中國要建設文化強國,電影業必須強大起來。電影不強,就很難稱之為文化強國。而電影、文化的繁榮,只有根植于強大的經濟土壤,方能永遠堅韌。2019年全球票房共425億美元,其中北美114億美元(美國為主),中國92億美元。美國和中國票房居全球第一、第二,這和中美兩大經濟體GDP的全球位置完全吻合。
經濟,是文化的基礎。
大到國家,小到城市。放眼全國,電影市場的恢復,也正是蘇州經濟復蘇水平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領先的文化縮影。
蘇州票房居全國第九。蘇州GDP為全國第六。所以,蘇州票房依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我們之前還推出了‘蘇影復業貸’,目的是用低息貸款幫助影院解決房租和人員工資支付,讓影院盡快復蘇。目前申請‘蘇影復業貸’的有30多家影院。首批授信在8月1日,額度超過1000萬元。”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告訴圓桌觀察員,如今信心比黃金還重要。第二季度,蘇州GDP同比增長0.8%,正式轉正。蘇州電影的全面復蘇,也指日可待。
攝影:陸欣
編輯:顧善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