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善聞 / 圓桌觀察員
從3月開始,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蘇州傳統貿易伙伴紛紛被氣勢洶洶的新冠海嘯所吞噬。
截至目前,中國以外的世界累計確診人數已超200萬。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伊朗、比利時、德國的死亡人數都已超過中國——比利時只有1100萬人口。
然而,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少數國家政客卻在疫情期間慫恿產業界和中國“脫鉤”——日本已拿出2435億日元(約合158億人民幣)用于資助日企將生產線遷出中國,以“避免供應鏈過于依賴中國”。
前有正在因疫情而崩潰的美歐日市場,后有個別國家趁機煽動產業“脫鉤”。剛剛經歷了規模無古的中美貿易戰,蘇州外貿又被迫立刻直面新冠海嘯的破壞力。
風云際會,蘇州召開重點外貿企業座談會。一些在蘇州深耕多年、高居所在產業鏈核心的大企業,他們的相關負責人和市領導濟濟一堂,共商百年不遇的蘇州外貿大計。
昆山仁寶,國泰國際,阿迪達斯,博世汽車部件,三星電子,等等。在城市的決策者看來,這些企業是蘇州外貿的壓艙石——“你們穩定了,上下游配套企業才能穩定,整條產業鏈才能穩定,蘇州的外貿才有定海神針。”
供給需求,雙面夾攻
外貿企業遇到的宏觀問題幾乎是一致的——1月和2月,海外訂單來了,但疫情管控下的企業沒有人手,做不了;3月開始,企業人員到崗了,復產沒問題,可是海外疫情爆發,訂單不是縮水就是取消,沒活干。
“今年一季度,我們預計進出口10億美元,同比下降10%。其中出口8億美元,同比下降12.3%。目前在手訂單15億美元,預計上半年完成15億美元左右,同比下降25%。現在歐美日要么減少訂單、要么直接取消,甚至明說——暫時沒錢付款。”國泰國際集團負責人表示,企業1月出口4億美元,2月一下降到1億美元不到,5月份以后壓力更大,在手訂單越來越少。國內2月底全面復工復產后,形勢反而因國外疫情擴散而進一步急轉直下。
國泰國際是江蘇省龍頭外貿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2019年公司進出口53億美元,其中出口45億美元。紡織服裝出口41億美元。
國泰國際認為出口信保是外貿企業的穩壓器和壓艙石。因為信保讓國外敢于下單、國內敢于接單,能夠避免供應鏈出現系統性風險,有利于企業保持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國泰國際希望政府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出口信保的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
與會企業家們集思廣益,提出訴求。
隨著包括美歐在內的一大批國家陸續關閉零售市場,需求側萎靡的加劇正考驗著蘇州2萬家外貿企業的韌性。
不得不承認,隨著疫情擴散,蘇州外貿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持續增多。從貿易規模來看,去年蘇州進出口額占全國7%、全省50%。WTO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額將縮水13%~32%。這對外貿依存度已達126%的蘇州而言,意味著什么?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同時,從全球供應鏈上加以審視,蘇州電子、汽車、化工等優勢產業的原材料、關鍵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當美歐日的相關工廠因疫情關閉后,位于全產業鏈中游的蘇州外貿加工企業立刻受到了供給不足的強大沖擊。
可以說,蘇州企業正遭受來自海外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萎縮的雙重打擊。雪上加霜的是,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海陸空斷航的范圍和時間越來越大、越來越長,全球運輸和貨物通關的成本急劇上升。
全世界每5臺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臺是仁寶代工生產的。
“我們進口零配件的運費漲了3倍。航空運輸難,空運出去成本也高。”昆山仁寶負責人說,好在目前美歐客戶都“宅”家里,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量很大,因此企業一季度依然實現了241億元的銷售額,在疫情肆虐之下同比只下降了9%。
仁寶電腦1984年成立,1997年在昆山設廠。公司主要產品是筆記本電腦、iPad等。昆山工廠有3萬人,年產值約1200億元。昆山仁寶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占全球代工的20%以上。
勇者無懼,連放大招
作為世界最大制造業基地之一,蘇州經濟和治理能力的強悍決不是建立在無基沙土之上的。
當疫情開始沖擊我們的外貿之時,蘇州一口氣放出三個大招:
完善了一個政策包——市委市政府今年的一號文件,發布了開放再出發的30條政策,并在3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細則。疫情出現后,蘇州相繼發布蘇惠10條、蘇惠外12條、中小企業10條、服務企業的三機制等系列政策舉措。尤其是蘇惠10條,成為了全國各個城市扶持疫情下經濟的模板。蘇州還推出蘇州營商環境3.0版,聯合各大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金融紓困服務。一句話,只要是蘇州地方能做的、該做的,都爭分奪秒地先做了起來。
用好了一張熱力圖——別小看熱力圖,這可是蘇州開放再出發的一枚“硬核神器”。有了這枚“神器”,疫情之下的蘇州外資首秀逆勢而上,實現了重大突破——今年一季度蘇州外資到賬42.3億美元,和去年全年46億美元相差無幾,增長了163.3%。很多“不明人士”成年累月通過各種途徑“唱衰”蘇州,替國際資本“瞎操心”,顯然失算了——境外資本在用他們的“加持蘇州”給出堅定答案。
熱力圖正崛起為蘇州招商的一張王牌。
編織了一張服務網——蘇州及時建立了主要產業鏈龍頭企業庫和跟蹤服務機制,加強了重點商會和企業的一對一溝通交流,還開展了千名機關干部服務萬家企業的專項行動。蘇州在全省率先采用了幫助復工復產的專車、專列、專機等舉措,還協調解決了在蘇外國人居留延期問題。
在很多悲觀的聲音中,其實冷靜觀察分析,今年蘇州外貿形勢總體依然可控。
在疫情肆虐的一季度,蘇州完成進出口633.2億美元,同比下降15%。然而,相比1、2月,3月的降幅收窄了一個百分點。
蘇州外貿新業態發展趨勢向好,服務貿易增幅高于同期的貨物貿易23.3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零售出口“9610模式”業務額同比增長519%。出境郵件超過了607萬件,增長260%。“B2B”出口也增長了11.3%。
底蘊深厚,蘇州作為
全球疫情正加速蔓延,“蘇州作為”勢必引人矚目:
不折不扣落實各項外貿支持政策——中央、省、蘇州市近期都在密集出臺各項穩外貿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金融、保險、財稅等支持力度,推動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資金鏈緊張等問題。國務院日前還出臺了加工貿易企業選擇性增稅新政,將加工貿易企業內銷和選擇按進口料件或按成品繳納關稅的試點擴大到所有的綜合保稅區。這項政策的含金量極高,蘇州要及時跟進落地。
從3月20日開始,國家對1464項產品提高了出口退稅率。其中惠及蘇州的出口退稅額約826億、514個品種,新增出口退稅約5億。
3月31日,國新辦舉行“減稅費優服務 助復產促發展”新聞發布會,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王道樹介紹了出口退稅政策及相關執行情況。
“國家稅務總局還將企業出口退稅的申請辦理時限由10個工作日壓制到8個。我們蘇州對一類企業的出口退稅本來就只需2天,現在壓縮至1.5天。對其他企業是5個工作日。”一位與會的政府官員說,江蘇推出穩外貿、穩外資的22條具體措施。蘇州已草擬了8條給蘇惠外12條“打補丁”。“蘇州是全國服務貿易創新試點。我們建立了蘇州市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準備近期正式對外發布。這個平臺為企業今后完善數字貿易、集成國際貿易結算和全球數字物流提供綜合服務,將成為蘇州外貿獨具特色的亮點。”
一以貫之開辟多元化的國際市場——當對美歐貿易遭遇瓶頸時,蘇州對東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經貿活動正穩步上升。蘇州還需繼續支持企業加大海外市場宣傳推進力度,及時發布市場和政策信息。研究制定企業參與線上展銷會的方案,充分發揮網上廣交會的平臺作用,引導企業及時調整貿易促進活動,讓外貿企業在線全球接單。用好用足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擴大出口信貸投放等工具,支持企業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擴大全球采購規模。
堅定信心,發揮優勢
當前是蘇州貿易發展最困難的階段,甚至超過了中美貿易戰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這無須諱言,因為作為強者的蘇州不害怕真相。
蘇州的無所畏懼首先來自國家層面和城市自身的底蘊。
這次疫情充分展現了中西方發展路徑和治理能力的差距。相比于西方拙劣的抗疫表現和呈現自由落體的“戰時”經濟,中國政府和社會的組織力、號召力、動員力以及基層治理的高效率,不僅令全世界羨慕嫉妒恨,同時也大大出乎我們自己的預料。中國作為一個嶄新而朝氣蓬勃的工業化強國,是全世界第一個真正走出疫情的經濟體。背靠一個擁有全球最強治理能力的國家,是蘇州信心的最大源泉。
中國抗疫的勝利是中國體制的成功。
蘇州外貿抵擋新冠海嘯的韌性還來自于蘇州自身完整而齊備的產業鏈。國際經濟形勢越是動蕩,蘇州產業鏈完善的優勢就越明顯。蘇州外貿的主體雖然是加工貿易,但蘇州并非如傳統那般“兩頭(研發和銷售)在外”。蘇州產業60~70%的零部件已實現了本地和國內的自我垂直整合,是帶動力很強的產業。
西方政客正借助愈演愈烈的疫情煽動一波可恥而荒謬的輿論,鼓動全球產業鏈“加速”撤出中國,堂而皇之的理由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世界不能過于“依賴中國”。不過新冠疫情恰恰證明,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在于“還不夠依賴中國”。如果把全球經濟這枚“雞蛋”更多地放在中國這個“籃子”里,全球經濟反而會更加安全。當全球各地的經濟被陸續關閉時,只有最早戰勝疫情的中國才是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唯一避風港。
“1月份疫情爆發時,我們就堅信中國、堅信蘇州一定可以戰勝病毒。我們對蘇州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集團董事會在今年2月作出重大決策,我們會投資1億歐元在園區新建阿迪達斯第三期物流中心。一期和二期已不能滿足今后在中國的發展。”與會的阿迪達斯蘇州負責人對蘇州經濟的未來充滿期待。
蘇州不但要守住現有產業鏈,還需不斷“吃進”海外的上游產業,尤其是高技術原材料和零部件工廠。
作為全球和中國經貿活動的領頭羊之一,長遠來看,蘇州要做的不僅僅是守住目前經貿產業的“基本盤”,更要“轉守為攻”,應該動員我們政府、媒體和社會組織,在世界范圍內發起持久的“魅力攻勢”,鼓勵并吸引更多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企業從國外遷到蘇州設廠。蘇州要用國際經貿的“再中國化”和“再蘇州化”去制服“去中國化”、“去蘇州化”這個逆勢惡魔。
我們要明白,蘇州的開放型經濟并不是在常年順風順水的環境下一蹴而就的,而是數十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中歷經千辛萬苦發展起來的。即使持續2年的中美貿易戰,2019年蘇州進出口額依然達到3191億美元,外貿大市地位巋然不動。
今年初,蘇州就向全球發出了開放再出發的總動員令。即使在變幻莫測的疫情中,這座開放之城穩住外貿基本盤的決心也不會動搖、目標也不會降低、力度也不會減弱。
時間和現實,終將證明,蘇州是全球經貿活動真正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