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超 / 圓桌觀察員
10月29日,一場專題學習會在蘇州市委大院舉行,學習的主題是“數字經濟”。很潮很在線,似乎也有點“眼熟”——一個月前,許昆林接棒蘇州市委書記,在其簡短的任職講話中,就專門提到了“數字經濟”:加快轉型升級,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在線經濟、新型貿易。
一個月來,蘇州數字經濟動作不斷。
10月21日,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的5G無人公交在蘇州落地;同日,“工業互聯網看蘇州”App發布啟用。
10月22日,機器人小哥在常熟上路送貨,全球首個“無人配送城”項目正式投運。
10月26日,長三角金融數據中心落戶相城,長三角數字金融產業創新周啟幕。
稍作梳理,這個時間點上安排一場“數字”學習會,別具深意。向著數字經濟馬力全開的蘇州,圓桌觀察員讀到了三個意思。
10月29日,蘇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報告會,阿里巴巴“首席大腦”王堅院士圍繞“數字經濟”作專題輔導。
1、“數字蘇州”已經有模有樣
所謂厚積薄發。
但凡系統謀劃、戰略布局的由頭,都繞不開一個強大的發展需求。蘇州數字經濟的基礎和現實需求是什么?蘇州制造;核心動力又是什么?新蘇州制造,即工業制造的轉型。這里其實是一對共生關系:一方面,規模化制造為數字經濟打開了產業空間,另一方面,“由全轉優”的產業空間又因為數字經濟而開得更大。
蘇州的實際情況如何呢?
2020年上半年,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強勢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六大主導行業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2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產值同比增長3.5%。
逆市強增長,在全球進出口嚴重受阻的背景下,非常亮眼,但并不意外。有數據顯示,2017年起,蘇州數字經濟指數增速就領先于工業總產值增速和制造業新興產業產值增速,其中信息產業是數字經濟發展主要增長極。而在《蘇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及其配套政策出臺的基礎上,截至目前,蘇州大市范圍已經建立起10大數據特色產業園,國內外知名的大數據企業相繼落戶,初步形成了蘇州數字經濟、信息經濟、創新經濟共同發展的集聚效應。
在專家看來,蘇州的發展環境具有可持續增長的動力,這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源動能,“蘇州數字化融合發展正在不斷縮小與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的差距,發展潛力巨大。”
10月21日,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5G無人公交“輕舟無人小巴”(QCRAFT)在蘇州高鐵新城正式運營。圖為小巴之前在進行道路測試。
2、蘇州“數字化”將更實更細
此次學習會中,“數字化賦能”是一個高頻詞,即蘇州的數字化,既要賦能城市的現代化治理,也要賦能產業的轉型升級。看得出,面對現實的發展機遇和環境,蘇州數字經濟建設的目標非常具體,也很有針對性。
以產業轉型為例。作為國內第一大工業城市,16萬家工業企業、3.36萬億規上工業產值的家底,是蘇州引以為傲的資本,同時也讓蘇州倍感壓力:這么大的盤子,產業轉型怎么轉?往哪轉?
截至2019年底,蘇州累計獲得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和試點示范項目13個,省示范智能工廠3個,省級示范智能車間262個,數量均位居江蘇省第一。智能制造是世界制造業發展大趨勢,也是中國制造業面對全球競爭新優勢關鍵點。很顯然,蘇州轉型的“壓力”,正在接入通道,有效釋放。
配合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蘇州的“數字經濟”還有新的計劃——著力打破部門壁壘和中間梗阻,打掉“信息煙囪”,打通“信息孤島”,促進數據共享,實現海量數據充分應用;通過大數據手段實現政策直達和流程優化,最大力度壓縮時長、降低門檻、提高企業獲得感。
3、破局“城市能級”或有抓手
目前,僅數字金融一項產業,蘇州就承載著三個國家級試點——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央行數字貨幣。
其中,相城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合作設立長三角數字貨幣研究院,正在構建以產業基金、金融科技、金融服務為特色的數字金融發展體系,數字金融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10月26日,長三角金融數據中心落戶蘇州相城。相城由此將成為國家數字貨幣主運營中心。同一天,首屆長三角數字金融產業創新周在相城開幕。期間,金融科技創業大賽、上市“苗圃”企業訓練營及論壇等活動將逐一亮相。
自2017年蘇州相城數字金融產業園開園以來,經過近3年的深耕,相城已集聚了包括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同濟區塊鏈研究院等300余家數字金融企業。
國字號的數字創新基地,既是為全國數字經濟的應用探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試煉著蘇州新政策、新制度試驗的支撐力。更多蘇州經驗走上高臺的同時,新經濟發展的制度設計也有了“在蘇州先行一步”的可能。
城市能級,一直是蘇州被外界關注和論說的一塊短板。同樣是工業大市的深圳,目前已是國際化大都市,同有“天堂”美譽的杭州,也在快速崛起,對于一線城市躍躍欲試。而蘇州在國際化大城市功能方面仍然是不太完善,仍然停留在小而精、優而美的階段。
借力數字經濟,能否破局蘇州的城市能級之困,不得而知。但以數字金融、大數據中心等系統試點,帶來城市競爭力和創新力的又一次強筋健骨,不言而喻。
學習會“主講”,也有來頭
圓桌觀察員了解到,擔綱本次蘇州市委學習報告會主講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除了“院士”頭銜,王堅還有一個更“醒目”的身份——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人稱阿里“首席大腦”。
王堅在大學時期的專業是“工業心理學”,靠旁聽完成了計算機學士課程,他還主持研發了中國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統,在智能人機交互等領域研究精深。
專題輔導中,王堅圍繞“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展開,引用了大量實際案例數據,闡釋數字經濟。王堅認為,數據對于城市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城市治理離不開城市數字化,而建設“城市大腦”是城市數字化治理的有力實踐。
事實上,王堅與蘇州的“數字”淵源起于2018年。當年,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在吳江召開,王堅發表了主題演講《從電力時代到算力時代》,其中的核心觀點和創見,刊登在《蘇州日報》“思想+”的名家講壇上,當時就吸引了不少關注。時隔兩年多,在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趨勢日盛的背景下,專程請來“技術大腦”詳解“城市大腦”,蘇州的用心何其堅定。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根據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的表述,數字經濟發展躋身國家戰略,已是響當當、硬邦邦。
蘇州不是一線城市,不是省會城市,不是計劃單列市,不是副省級城市,不是沿海城市,這個五大“什么都不是”的普通地級市,長期雄踞著全國GDP前十榜單。未來的路,難事不少,怎么突破?
機會來了,就要狠狠地抓!
攝影/王亭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