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善聞 張帥 / 圓桌觀察員
蘇州又被國務院點名表揚了。
這一次,是“政策計算器”。
為什么蘇州開發的這套系統會作為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項典型經驗做法之一被給予通報表揚呢?
個中緣故,不簡單!
“直到有了‘政策計算器’”
“你看,只要把我們公司名字往里面一輸,然而輕輕一點,企業能夠享受的所有政策和申領步驟就全出來了。”吳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指著電腦屏幕說。
他用的這款應用正是蘇州市工信局委托開發的“政策計算器”。在百度上搜索“蘇州市企業服務總入口”,頁面跳出后,只要把鼠標稍稍往下移一點,就能夠在“政策匯”板塊的右邊清楚看到“政策計算器”。
“政策計算器”頁面。
圓桌觀察員了解到,目前各類大大小小的惠企政策加起來將近5000條。如果像過去那樣逐條比對,別說是企業,哪怕是政府部門也很難在短期內精準搞定。這樣,可是會誤大事兒的。
“以前,很多企業不知道有對自己的扶持政策。即使知道,因為政策太多,企業一時半會兒也順不過來。等費時費力理順關系后,結果卻錯過申報期了。政策也是有時效性的。比如申報智能制造工廠的項目,申報后可以獲得相關部門的扶持資金,但申報期一過就不行了。”工信局局長蔡劍峰說。
“直到有了‘政策計算器’——輸入密碼,隨時隨地一秒鐘就能看到。”
不但方便,還能“打假”
“政策計算器”的實質,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數據,做到企業和政府間的雙贏。
2005年成立、并于2010年獲得國家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獎的江蘇風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是蘇州市工信局委托開發并維護“政策計算器”的科技企業。這套系統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把海量的政策、工商大數據和企業填報的詳細信息進行精準匹配。企業以零成本一鍵直達。無論是政策適用范圍、資金擬扶持額度還是申報起止時間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而企業要做的,僅僅是注冊服務云并填寫相關信息。
“今年6月份,我們就接到工信局的委托開始開發‘政策計算器’。其實服務工具越簡單,開發的難度也越大。”風云科技一位負責人告訴圓桌觀察員。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正前所未有地為優化政企關系提供廣闊的技術舞臺。蘇州一直在醞釀用現代技術打造服務企業的高效平臺。原本這套技術準備在2021年推出。然而疫情期間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當面接觸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防疫手段。在政府和企業工作人員見面次數必須適當減少而相關服務必須提升的大背景下,“政策計算器”的開發進程也大大提速。經過數月的努力,7月29日,系統正式上線。
打造并維護“政策計算器”的風云科技。
以前政府工作人員下企業調研,1天只能走訪幾家,甚至有些都只能蜻蜓點水。拿到相關數據、了解企業訴求后,聊幾句就走。換做打電話調研,不少企業還存有戒備心理,很多信息都不愿如實相告。通過“政策計算器”,政府能夠收集到海量的、相對準確的企業信息。這樣無形中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務企業的能力,并最終讓蘇州的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什么樣的企業信息就和什么樣的扶持政策相匹配。企業投資多少,人員數量多少,用的什么設備,產出多大規模······這些信息準確與否對標享受政策的多寡,關乎企業核心利益。所以對于企業而言,填報時在信息上弄虛作假、虛報浮夸的“動力”便大大降低。久而久之,這又能鍛造誠信經商的商業氛圍。后者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保障。
同時,有了云端和一站式服務的“政策計算器”,企業受騙的概率也直線降低了。
“去年底,有一家服務機構說要幫我們企業申報一個項目爭取扶持政策,讓我們把相關材料給它,并索要80萬‘服務費’。我們感到不對勁兒,后來咨詢了政府部門,得知根本就沒有這個政策。那家所謂的‘服務公司’就是一家詐騙機構。”在這位企業家看來,用“政策計算器”后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了。
“非盈利的‘政策計算器’是企業的咨詢師。否則找第三方的話,不僅要付費,還容易被騙。”
什么叫雙贏?“政策計算器”就做到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雙贏。
目前有1.5萬家企業注冊使用了“政策計算器”。擁抱這套系統的企業,正快速增加。
大數據時代,事兒只會更多
過去政府和金融相關部門一直對飄忽不定的中小企業扶持問題感到頭痛。盡管年復一年地出臺大量政策去幫助中小企業,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彼此很難完成精準銜接。中小企業解決了大多數就業,貢獻了非常可觀的出口、稅收和創新,并活絡了整個商業社會。所以在“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不單在中國,中小企業生存難是世界性問題。
“中小企業規模小,人力資源不足,特別是很多富有潛力的初創科技企業,亟需政策扶持。然而他們往往會因沒有足夠人手而導致找不準政策進而錯過申報。所以,我們‘政策計算器’主要針對中小企業。”
數據的制造、流動和共享,正加速塑造新時代下蘇州政企關系和營商環境。而“政策計算器”,只不過是充滿無限遐想未來的一個開端。
人工智能時代加速來臨。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技術形態影響思維方式。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推動政府惠企政策由網狀標準化解讀向點狀個性化定制過渡。這并不意味著政府相關部門的事情從此就少了。恰恰相反,過去一天只能做一件事、兩件事,有了新技術,現在和將來每天可以做五件事、六件事······事情反而更多,任務只會更重,留給各級干部思考如何推出更多、更高效優化營商環境的時間,也更加充裕。
就“政策服務器”技術本身,是很容易被其他城市學過去的。但蘇州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永不停歇地思索通過怎樣的進一步創新從而更上一層樓,并以超一流的執行力迅速落實——周而復始的過程始終走在其他地區的前面。
輸出服務意識,永遠說到做到。這,也是國務院看中蘇州“政策計算器”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