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善聞 陳軍/ 圓桌觀察員
“我們要帶動常熟100家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常熟聯通總經理、沃創聯盟負責人陳軍說。
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名揚海內外的“蘇州制造”,如今已站上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
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之一,為推動“蘇州制造”更上一層樓并加快塑造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蘇州正竭盡全力打造“工業互聯網看蘇州”品牌。
“蘇州制造”,只能進,不能退。
在摸索中前進
“其實在國家剛提出智能制造發展方向時,我們就已經意識到消費互聯網必然要向產業互聯網轉型。”談到為何要成立沃創時,陳軍說。
把制造的沃土和創新的元素相結合,把聯通的連接和創新的數字新生態相結合。這就是“沃創”二字的內涵。
之前一家本地特色產業的頭部企業找到沃創聯盟,希望后者協助打造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水土不服的現象大量出現。
為什么呢?因為服務團隊對相關企業的現狀評估不足,而且企業高層和中層領導對于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不足,思想上很不統一。如果是這樣,數字化轉型是很難成功的。
發現問題后,自然是對癥下藥。這需要從頂層設計開始診斷把脈,形成方案和應用場景認知。接著以小場景、現實痛點、管理難點為基礎,培養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識,以及具有數字化思維的企業管理人才。
有一次,一家無紡企業找聯盟做數字化轉型方案。原本企業只想簡單上一個系統。專家在診斷過程中發現管理團隊對于數字化認知不夠,于是先請了管理咨詢專家和兩化融合專家到現場做詳細診斷,又請了日本的精益管理專家給企業做了精益標準化管理方案。最后就很順利地給企業做了一整套數字解決方案。
“通過類似案例我們發現,特別是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一定要有頂層設計、數字化思維和場景應用思路,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智能化和數字化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趨勢。
經過在中小企業身上的多次“練級”,2019年,聯盟開始逐漸把頭部企業鎖定為服務對象。比如奇瑞捷豹路虎5G示范項目的打造,波司登集團數字化營銷項目,中利集團數字化系統整合以及通潤驅動數字戰略落地服務等。
從服務一個頭部企業的場景案例到給供應鏈賦能,從本地服務擴展到內外部協同。從中低端服務向中高端服務轉變,從企業服務向集群服務拓展。聯盟跟海爾數字、SAP、賽迪等企業聯合組建了優質服務團隊,創新了服務模式,并整合了長三角、特別是蘇州周邊的優質服務團隊,最終形成了以頂層設計、外部服務、整合落地相結合的體系,從而精準地為企業提供服務。
最近兩年,聯盟通過示范場景、示范應用、示范工廠、示范車間和示范標桿的打造,成就了沃創的服務品牌“聚眾智 匯合力”,使得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道路走得更加扎實。
沃創的背后,是常熟制造
數據,是21世紀工業企業生產、制造、銷售各環節的主要抓手,也是企業的核心要素。就像19世紀的電力、20世紀的石油一樣。
30年前,毗鄰上海的常熟,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各類小作坊應運而生。如今,常熟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工業實力,這里的企業也站到了一個新的風口之上——加強生態合作,共享產業集群,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
常熟開關廠,一直以大批量、少品種的規模化生產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現在在爭分奪秒的數字化轉型中,常熟開關廠昔日那種單純的人員管理排單、簡單排程的生產模式,已愈來愈滿足不了當下的生產需求。
為了保持競爭力,很多像常熟開關廠這樣的傳統制造業企業紛紛開啟挑戰多多卻又充滿機遇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常熟工業已踏上智能化和數字化的升級之路。
在常熟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的構建中,沃創聯盟的作用開始凸顯。聯盟聚合300多位IT人才、200多位企業家和優秀企業管理者以及100多位服務專家,以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聯盟深度走訪診斷200家企業,共計服務80多家企業。其中,有20家左右的企業已形成了示范,初步具備了常熟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和智造服務能力。
“我們還聚合如網禾、英格羅普等10家本地數字化服務公司,引入博世、SAP等10家外部最優數字化服務商。而且決意打造10家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帶動常熟1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企業以工業自動化為基礎,用精益化手段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化不僅可以打通供應鏈、消費鏈,滿足企業的快速響應,更能打通價值鏈,拿到市場更多訂單。由此可見,數字化轉型、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鏈是時代大潮下常熟企業的必然選擇。
轉型慢不得,也急不得
“5G+工業互聯網”,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智能化改造是基礎,數字化轉型是最終目標。
常熟產業的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是蘇州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而產業鏈齊備、以制造業和出口著稱的蘇州,這座城市的新舊動能轉換,則是中國十四五期間構建“雙循環”經濟的重要鏈條之一。
不久前,蘇州召開了“加快推動全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專題會”,正式提出了要用智能化和數字化技術升級這座城市產業的要求。
智能制造將極大提高生產率。
我們認為,蘇州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要注重頂層設計,進而推出更多精準政策,讓企業和行業專家攜手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政企互動也須進一步深化。尤其是政府,要加強數字化思維的建設。體系化拉動也是必不可少的。讓頭部企業帶動,各板塊、特色企業集群拉動,在形成示范效應的同時,聯合更多外部服務商,融合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系統生態,進而為數字經濟賦能。
對于工業企業而言,一定要遵循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規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刻不容緩,但也不會一蹴而就。因為這個宏大的轉型從頂層設計、路徑選擇到行業整合,幾乎貫穿了整個工業體系。所以必須要在政府和企業層面同時形成產業合力,讓社會各界有實力的實體共同參與方能最終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