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國健
在蘇州各板塊中,吳中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優勢。撤市建區20年來,吳中先后創新實施“兩區一島”“治企清源”“增綠護綠”三大工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生態+文旅”“生態+智造”“生態+鄉愁”三大行動,率先構建差異化考核、太湖水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理、雙向生態補償、環太湖“加減法”四項機制,地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在新華網公布的2020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單列第七位。在不久前結束的吳中區第五次黨代會上,吳中新一屆區委提出“天堂蘇州·最美吳中”的發展愿景,為今后五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最美吳中,美在生態,突出生態涵養,打造山清水秀的太湖山水之美。美好生活離不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環境。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和綜合治理,高標準打造“太湖生態島”,高水平建設蘇州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大幅增加綠色空間、生態屏障。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推動土地資源向產業含綠量、產出含金量、科技含新量高的優質投資項目傾斜,同時為未來發展預留一定空間。
最美吳中,美在產業,聚力綠色轉型,構筑生態低碳的產業質效之美。最美吳中,根基在產業,要通過推動經濟向綠色化、資源利用向高效化轉變,讓最美吳中的發展基石更加穩固、發展后勁更加充沛。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全力促進新動能培育,讓科技創新這個“最大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有序推進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漫山島綠色太湖“零碳”示范工程、吳淞江燃氣輪機等低碳能源項目建設,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最美吳中,美在宜居,聚焦功能品質,展現詩意棲居的城綠交融之美。吳中已進入城鎮化相對穩定發展的中后期,城市發展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從“有沒有”進入了向“好不好”轉變的重要階段。要以吳中城區和吳中太湖新城為重點,緊扣“山”“水”“城”“綠”融合主題,塑造具有影響力和生命力的“城市綠心”,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綠中、綠在人中的現代化美麗宜居城市。
最美吳中,美在風韻,留住鄉愁記憶,彰顯田園水鄉的江南風韻之美。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既要城市繁榮,也不讓農村凋敝。如何打造特色標識和特色品牌,努力實現鄉村讓城市更向往,是最美吳中的必答題。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實現鄉村環境“美”。構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全域發展新格局,打造田園村舍相映成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土景觀,實現鄉村風貌“特”。突出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地的功能定位,促進農業與旅游、文化、生態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實現鄉村產業“優”。
最美吳中,美在生活,根植文化底蘊,繪就文明和諧的幸福生活之美。美麗吳中,最美是人。以人為本、服務于民,讓“人”成為最靚麗的風景,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既是最美吳中的應有之義,也是“強富美高”新吳中建設的重要價值旨歸。要打造“江南文化”“蘇式生活”的吳中標識,以文化潤澤美,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吳中樣本”,以文明涵養美,探索具有吳中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以治理保障吳中之美。
★作者單位:吳中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