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善聞 / 圓桌觀察員
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誕生于新華社,這預示著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采編的深度融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展現影響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記者獨家專訪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打破西方媒體的話語權壟斷,向全球傳播阿富汗政局變動的真實一面。
······
隨著5G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傳媒領域開始大顯身手,全新的“智媒”時代正加速到來。
令人深感振奮的是,國家級媒體在傳播內容和生產模式層面的不斷創新,也為城市完善傳播矩陣、提升國際傳播能級提供了更多機遇。
作為世界最大制造業基地之一的蘇州,媒體融合同樣走在全國前列。國家進步帶來“智媒”火種,點燃了蘇州對于未來的無限憧憬和遐想。
懷揣著激情,2021全球智博會“智媒未來”分論壇暨第40期“蘇州圓桌思享匯”邀請各路行業精英和在蘇留學生代表,圍繞“智媒進化——融媒轉型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個中心提議,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時代媒體融合的具體路徑,以及如何借助新技術向全球更好地講述色彩斑斕的“蘇州故事”,使得“最美窗口”的傳奇“出海”又“出圈”。
構筑話語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而講好蘇州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蘇州使命”。
“我們推出了‘知中國·in蘇州’網絡國際傳播項目。通過舉辦2021‘打卡中國——你好,長三角’、‘中國有約’2021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洋蘇州’眼中的中國小康、‘四小靈講江南故事’原創IP國際傳播、紅色街區沉浸式劇本游、‘網鏈蘇州·才開始’互聯網企業才賦行動海外專場等系列主題網絡國際傳播活動,努力探索一條具有蘇州特色的網絡國際傳播之路。”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陳雪嶸說。
陳雪嶸說,蘇州正努力探索一條具有自身城市特色的網絡國際傳播之路。
蘇州正以互聯網產業作為鏈接點,優化傳播載體建設,舉辦一系列城市形象融媒傳播活動,創新開展中華文化和蘇州故事網絡國際傳播。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彼此已經深度交織。我們需要向世界更好、更多地傳播中國,讓世界了解真實和感人的中國。所以,讓話語權主動“出海”、主動“出圈”,必須從我做起,從蘇州做起。
在張忠看來,講故事一定得有“受眾意識”。
“‘出圈’首先是‘出’行業封閉的‘圈’。講中國故事,需要重新對內容生態進行構建。因而我們‘出圈’的同時還要‘建圈’,建立新的媒體內容生態圈。要講海外人喜歡聽的故事,這里面就是話語體系的表達。”太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太倉市融媒體中心主任、總編輯張忠說。
周錫生發表視頻演講,鼓勵多角度講述“蘇州故事”。
“我認為可以從城市的歷史文化、建筑風貌、交通衛生、思想文化教育活躍度等多個角度講述‘蘇州故事’。蘇州也不妨借鑒一下瑞士小鎮達沃斯的經驗。達沃斯就因每年舉辦全球經濟論壇而享譽世界。蘇州完全有能力策劃和組織富有影響力的論壇。”新華社原副社長、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周錫生認為,除了強勁的經濟外,蘇州還有太多的“軟”故事值得深入挖掘。而講故事,得要有主題和情節,這樣才能引起共鳴。否則人家是不愛聽的。
蘇州樣本
城市形象,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城市國際形象傳播,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賦能城市在國內外發展競爭中的話語權和吸引力,從而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是中國國家高端智庫中唯一的媒體型智庫。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承擔著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在江蘇省的智庫研究任務。值得一提的是,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今年開展的全球網絡空間中的城市形象研究,正是以蘇州為樣本的。會上,《全球網絡空間中的蘇州城市形象年度報告(2020-2021)》正式發布。
陳希希指出,外媒更多關心蘇州生態環境、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發展等議題。
“國際媒體對蘇州城市形象的報道總體呈中立態度。路透社發布的中立性報道數量比較多,占樣本總量的20%。其次分別是《衛報》、《華爾街日報》,占比分別達到16.89%和12.39%。它們主要關注生態環境、科技進步、新興產業發展等議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主任陳希希說。
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全球的、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形象,目前很大程度上依然是CNN、BBC等英美媒體“塑造”的。實現話語權突圍,已成當務之急。
曹培鑫認為,蘇州應加強針對發展中國家的魅力攻勢。
“如果只把視線集中在英語國家和歐美發達經濟體,那么我們很可能就會與廣大的發展中世界失之交臂。建議蘇州拿出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形象宣傳中。”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曹培鑫說。
視頻為王
撲面而來的視頻化浪潮,正深刻改變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認知結構。2020年,中國視頻用戶數已達9.27億。按目前增速推算,到2025年,這個數字會升至12.58億——相當于中國互聯網網民的總人數。
谷雨十分看重對外傳播中的視頻力量。
“視頻,正成為互聯網內容的主流載體;視頻的創作者,也正崛起為現代文創隊伍的一支主力軍。我們正把B站的IP和蘇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起來,全力協助蘇州加強對外傳播。”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政策研究院院長谷雨說,蘇州一定要高度重視視頻在對外傳播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他認為只要假以時日,蘇州和B站的強強聯合一定能結出累累碩果。
“我們年輕人看的最多的就是視頻,包括各種直播和短視頻。所以要推蘇州‘出圈’,一定要善加利用Tik Tok(抖音國際版)這類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短視頻App。在尼日利亞、南非等非洲國家,幾乎每個年輕人都刷Tik Tok。只要有團隊細心運作,傳播有關蘇州的精致而有趣的短視頻,我們一定會幫助推。這樣我想用不了多久,很多外國人都會知道蘇州是一個好地方!”來自尼日利亞的留學生于富(Yusuf Fadairo)非常認同谷雨“視頻為王”的觀點。
于富相信,短視頻一定能加快蘇州的“出圈”步伐。
馬一諾(Kristina Makljenovic)是來自波黑的一名留學生,目前她正在蘇州大學攻讀漢語文學專業。她坦承,絕大多數外國人沒來中國之前只聽說過北京和上海,完全不知道還有其他城市“存在”。
“來到蘇州后我才發現,原來中國不是只有北京和上海,還有很多很多值得學習和旅行的地方。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希望盡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留學生來蘇大留學。所以我們6月組織了一場名為‘感動中國’的視頻活動。大家把留學生在蘇大的生活拍成視頻并上傳到各大平臺。于是我的家人以及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對中國和蘇州產生了興趣,他們有不少甚至迫不及待地想來這里體驗生活。”馬一諾說。
馬一諾對蘇州充滿情感。
全球網絡空間中的城市形象,已成為當今衡量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蘇州,在全球擁有57個友好城市,覆蓋28個國家和地區。有2.5萬外籍人士常駐蘇州。
借“智媒”進化發展之勢,通過網絡國際傳播,向全球講好蘇州這扇“最美窗口”里的中國故事,展示一個致力于更高水平開放的、融傳統與現代為一體的蘇州,是我們這代蘇州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蘇州的美好故事“出海”又“出圈”,絕非易事。但正因為充滿挑戰,才更值得我們去為之拼搏!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