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楚九
5月18日,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提出加強理論研究、指導實踐創新,要求認真學習貫徹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會議精神,把課題研究作為一項長期工作,持之以恒抓緊抓實,充分發揮蘇州優勢,結合市情實際,找準著力點、切入點,以更多優秀成果打造創新理論研究高地。一定意義上,這是市委對新時期加強我市社會智庫建設的新期待,也是我市社會智庫必須扛起的新使命。
在這樣的形勢任務面前,如何切實加強社會智庫建設,突出地擺到我們面前。
一、必須切實強化對社會智庫的政治引領。社會智庫由于其工作性質和功能特性,決定了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無論是側重于理論和學術研究的智庫,還是側重于服務領導決策的智庫,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是黨對社會智庫工作的本質要求。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大的發展思路、重要的決策舉措是領導的事,社會智庫最多是研究一些具體問題。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是政治性不強、站位不高的一種表現。應該看到,社會智庫的工作確實不是作決策,但決不應該游離于領導決策之外,或局限于一般層面問題的研究,其存在的價值在于,服務領導形成科學的決策思路,為領導作決策提供比較充分的依據,在領導決策的形成過程中,體現社會智庫一定的“貢獻度”。這應該是社會智庫政治站位、政治自覺的重要體現。從我市情況看,社會智庫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各高校辦的智庫,還有一類是民間社會組織或企業辦的智庫。這應該是服務領導決策、服務蘇州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須加強對社會智庫的政治引領,使之凝聚在市委統一領導下、蘇州發展大局中,想領導所想、謀發展所需,甚至要超前思考,主動謀劃市委領導關注、事關蘇州發展的重大問題,打造新時期新型智庫建設的“蘇州樣本”。
二、必須切實強化社會智庫的高起點定位。顯而易見,社會智庫服務質量的高低,提出的建言獻策能否進入領導決策,決定了社會智庫的生命力和存在價值。社會智庫不是一般機構,不應“自娛自樂”,而應該成為領導決策的“外腦”,這一高起點定位應該是沒有疑義的。那么作為“外腦”,社會智庫工作的重點到底是什么?可以說這是社會智庫建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很大程度上決定或左右了社會智庫的發展方向和工作水平。我們大體分析,社會智庫工作總體上包括開展調研并形成成果,組織專家開展建言獻策,圍繞重大問題舉辦專家研討和主題論壇,編輯出版刊物等等。而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社會智庫作為“外腦”,作為服務領導決策的“思想庫”“參謀部”,首先應該是點子、思想的“直接生產者”,而不僅僅是“生產的組織者”,我們智庫需要組織專家來建言獻策,舉辦論壇請專家為蘇州發展把脈問診,但更需要社會智庫對領導的需求能夠快速反應,能夠及時地為蘇州發展進行調研、提出建議。根據這一要求,我們的社會智庫都必須據此來謀篇布局、開展工作,我們的智庫人員都應努力成為某些領域、某些方面的專家。新發展時期,我們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宏觀形勢,發展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很多,經濟穩定增長的難度很大。同時,中央和省委對蘇州發展的期望很高,最近省委書記吳政隆在蘇州調研時指出,蘇州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要求當好全省經濟的“壓艙石”。這是蘇州在新的趕考路上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這既說明新時期社會智庫工作大有可為,也表明服務領導決策、服務蘇州發展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智庫人員必須增強責任感、緊迫感,“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為領導決策、為蘇州發展多出點子、出好點子。
三、必須切實強化社會智庫的調研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調查研究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一定意義上,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應該是社會智庫的看家本領。社會智庫作為體制內調研部門智庫功能的一種重要補充,在服務領導決策、服務蘇州發展上,具有十分積極的重要作用。社會智庫要發揮好作用,必須以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抓手和切入點,而決不應該是“辦公室調研”或“快餐式調研”,即在辦公室電腦前找找資料、敲敲鍵盤,拼湊一篇材料,或者在基層蜻蜓點水般走一圈,憑粗淺感覺或以往的一點積累,發表一通“高見”,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建議。這樣的建言獻策缺乏豐富的、鮮活的第一手材料的支撐,因而往往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除了看似熱鬧但卻毫無實際價值。社會智庫要在新發展時期更好地為領導決策、為蘇州發展服務,出“金點子”,讓領導“眼睛一亮”,必須通過深入調研,來更深切、更準確地感知蘇州發展需解決的問題所在,來更深切、更準確地感知領導的決策需求,努力使智庫工作與領導決策、與蘇州發展實現“同頻共振”。
四、必須切實強化社會智庫工作的組織化程度。新型社會智庫是全市智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調研部門的重要補充。市委書記曹路寶在專題會上指出,要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法,積極主動加強與各類高端智庫的合作,推出一批有內涵、有價值、有意義的研究成果。這充分體現了市委對社會智庫的高度重視。應該說,近年來我市社會智庫工作有了積極進展,明確了市智庫辦為主管部門,確立了10家新型重點社會智庫,并予以經費上的一定資助。但是,社會智庫距離真正發揮領導“外腦”的作用,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感到,社會智庫存在平臺與體制上的短板,客觀上生存于“體制外”,這就必然使得其建言獻策的時效性、針對性、操作性打折扣。建議進一步拓展提升智庫辦的職能與功能,形成整體化運作的平臺和機制,構建社會智庫與市級層面聯系溝通的“信息管道”,使社會智庫能夠及時、全面了解建言獻策所需掌握的情況。
為此建議:一是建立情況通報制度。由市智庫辦和市調研部門,共同定期向市重點社會智庫通報全市情況及重要會議精神,提出當前市委市政府關注、值得研究的問題。二是實施重大課題定向委托。篩選有能力的社會智庫,就市委市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實行定向委托,確保課題質量和時效進度。三是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就市委市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短平快”式的反應,組織有關智庫進行座談研討,形成情況匯總報市委市政府領導參考。
★作者為蘇州市委原副秘書長、市委研究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