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榮 陳清華
馮夢龍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贊揚過的歷史文化名人。馮夢龍在福建壽寧縣的資政智慧和德政之舉以及在“三言”等著述中體現出來的政德,對今天干部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
馮夢龍德政體系
有3個關鍵詞
明崇禎七年至十一年,蘇州籍人氏馮夢龍在福建壽寧任縣令時,治理社會亂象,提升民生福祉,用“仁愛”“勤政”“清廉”行動詮釋了賢士良吏的德政。
1.德政情懷:“仁愛”。馮夢龍剛到壽寧任職時,吏治腐敗、社會動蕩,底層百姓飽受戰亂和饑荒的雙重侵擾。懷揣著對黎民百姓“仁愛”之情的馮夢龍提出了“撫”“寬”德政思路: “為有司者,別風氣之淳頑,而雨露不得不濟以雷霆;察戶口之肥瘠,而催科不得不參以撫字。”他強調“做一分亦是一分功業,寬一分亦是一分恩惠”。
在執法中,馮夢龍寬嚴相濟、賞罰分明,贏得了百姓交口稱譽的口碑。針對壽寧當時存在的歧視、殘害女嬰現象,馮夢龍親自撰寫并頒布了《禁溺女告示》。在他的以慈輔嚴、賞罰并舉之下,當時的溺女之風很快得到遏制。同時,馮夢龍把以販夫、走卒及其妻女為主的平民作為正面人物寫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表達了他對普通百姓的關愛,彰顯了他的“仁愛”德政之風。
2.德政操守:“勤政”。馮夢龍在壽寧任縣令的四年間,針對屬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懶政、庸政和社會治理效率低下等狀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輔以督察和刑罰等手段,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他親自帶領地方官吏,為壽寧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和社會安寧做了大量工作,不僅彰顯了他“勤政”的德政操守,而且很快實現了政通人和的社會盛況。在明嘉靖年間,倭寇兩次攻破壽寧縣城。馮夢龍在上任伊始就迅速組織官吏和民眾修繕被嚴重破壞的縣城防務、政務和民用設施,很快恢復了百姓的生產生活秩序。在明崇禎年間,時任壽寧縣令的馮夢龍本著“以勤補缺、以慈輔嚴、以廉代匱”原則,以“可使無訟”為目標,通過“險其走集”“寬其賦役”“省其讞牘”等措施,在壽寧縣基本做到了“無寇”“無饑”“無訟”。
3.德政自律:“清廉”。明朝末年,綱紀崩潰,官府苛捐雜稅眾多,百姓生存難以為繼。馮夢龍為了遏制官吏賬目造假、中保私囊和魚肉鄉里等現象的發生,一絲不茍地將官府的賦稅恩典、銀糧往來和操辦收支記錄造冊。他在《壽寧待志》中詳細羅列了明萬歷二十年之后朝廷加派的各種賦稅、裁減的各類開銷(共六十五項);記載了泰昌元年之后朝廷減免百姓賦役錢糧(共七項)等事項。一項一項,一厘一毫一絲,歷歷在冊。其他關于谷物儲存運輸、民兵糧餉增減和工程建設開支等情況,他也記載得清清楚楚。同時,在當時俸祿極低的情況下,馮夢龍還經常舍私奉公、捐俸辦事。僅在修葺學宮一項,他就捐銀二十多兩,相當于當時他的半年俸祿。此外,馮夢龍不僅自己帶頭捐銀,還動員上司和下屬一起捐銀等。馮夢龍的“仁愛”“勤政”“清廉”德政之舉環環相扣、互促相融,勾畫了具有內界嚴密邏輯關聯的馮夢龍德政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評價馮夢龍:“他減輕徭役、改革吏治、明斷訟案、革除弊習、整頓學風和興利除害,打造了一個百姓安居樂業的壽寧。”
從三個維度
看馮夢龍政德當代價值
政德,是為政者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是為政者群體應當具備的職業精神和道德操守。政德建設是新時代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素養、造就為民務實清廉干部隊伍的重要抓手,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證。我們有必要從馮夢龍“仁愛”“勤政”“清廉”德政之舉以及在“三言”等著述中凝煉出的名言警句中淬煉馮夢龍政德內涵,從而為新時代進一步提升黨員領導干部政德水平提供借鑒和遵循。
1.新時代政德建設核心:為民服務馮夢龍的“仁愛”政德是一種由己及人的德政情懷,體現了他利民、惠民、愛民、安民和富民的民本思想,可以不斷滋養新時代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多在為民增福祉的事情上發力,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的論斷緊緊抓住并科學回答了黨員干部為政是為什么、要干些什么、給群眾留下什么的問題,表明中國共產黨人把初心使命作為奮斗前行的根本動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我們要將馮夢龍的“仁愛”政德中的民本思想加以時代化吸收和本職化轉變,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
2.新時代政德建設基礎:敢于擔當馮夢龍的“勤政”政德是一種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履職盡責,不為個人或小團體利益而損害百姓利益的政德操守,可以不斷涵養化育新時代黨員干部既務實辦事又守正創新的人格精神。目前,干部隊伍工作狀態、思想狀態、精神狀態總體積極向好,勇于擔當、主動作為是主流,但亂作為和不作為等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有的熱衷于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盲目吊高群眾胃口、搞寅吃卯糧;有的滿足于照抄照轉、上傳下達不動腦筋,對群眾訴求視而不見、欺衍塞責;有的“一線崗位、二線心態”,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等。相關部門必須學習和借鑒馮夢龍“勤政”政德,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切實解決黨員干部不肯或不敢擔當的問題。一是要大膽“用”。要把敢不敢扛下事、能不能干成事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標準,真正讓有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優秀者優先。要分領域開展擔當作為“好班子”“好班長”“好干部”評選活動,對其中特別優秀的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規提拔使用。二是要精準“容”。要健全干部擔當作為激勵和保護機制,及時為那些因敢闖敢試而遭遇挫折失誤的干部加油打氣,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三是要多元“激”。要保障各項激勵干部的制度和措施落實到位,注重關心、關愛基層干部,讓廣大干部安心、安身、安業。要把踐行政績觀情況納入干部考查的重要內容,對那些搞假大空、搞虛假政績、工作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嚴重影響群眾利益的干部決不能提拔重用。
3.新時代政德建設要求:清正廉潔馮夢龍的“清廉”政德是為政者正確處理個人私利與公共利益關系,以形成重義輕利的公共權力、公共財物價值觀的政德品質,既是古代官員的基本道德評判標準,又是今天共產黨人從政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要認真學習馮夢龍的“清廉”政德,而且要堅定不移地傳承共產黨清正廉潔的紅色基因,樹立正確權力觀和利益觀,不斷夯實清正廉潔的思想基礎,不斷強化底線意識,對黨紀國法常懷敬畏之心,在依法用權、正確用權、干凈用權中保持廉潔。要有拒腐、廉儉的素養,要有勤政為民的體悟,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
★作者分別系相城區委黨校副校長和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