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蘇州按下“慢行鍵”,但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還要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近日召開的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提出“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
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牽一發動全身,關系到經濟是否能持續平穩運行。蘇州作為制造業大市,越是面臨新的壓力,越需要定下心、沉住氣,穩住“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為發展蓄勢。
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首先要“通”鏈。3月26日,蘇州正式上線“蘇貨通”平臺,來(返)蘇州貨運車輛申請“蘇貨碼”即可在全市“一碼通行”。目前,蘇州市境內1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全部開通,全市72個高速通道已開通70個,其中應急保供物資專用通道16個。既全力保障高速通道暢通,又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引導進入蘇州的車輛分類有序流動,落實車輛接送引導的閉環管理。而對于企業生產遇到的物流卡點,則第一時間現場對接交辦。無論是民生、貨運還是產業,物流都是基礎。科學機動地疏通各種堵點卡點,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循環才能打通,生產的馬力才能提起來。
穩住產業鏈供應鏈,落點在穩工業、穩生產。圍繞穩產保供,蘇州出臺實施紓困解難“46條”、服務業“20條”等政策,全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發布“疫貸碼”,在有效引導和保障一線生產的同時,堅定了市場信心。適應新的形勢變化,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進一步由“面”到“點”,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分析,加大精準服務力度。
穩字當頭“鏈”上發力,核心是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如果把一條產業鏈打開,就會發現無數中小企業在做支撐,他們是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疫情發生以來,蘇州部分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遇到不小的挑戰。對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精準紓困,幫企業撐住挺住;另一方面要在應對疫情沖擊和市場環境變化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和培育地區產業的“專精特新”。
這更是一本長遠賬——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增強“線”上的韌性;引導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實現“點”上的突破;重點實施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建設工程,培育“系統”上的優勢。風險面前,鼓勵產業鏈供應鏈“鏈主”企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促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融入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堅持培優企業和培強產業相結合,才能讓成千上萬條“鏈”守牢基本盤。(蘇報融媒評論員 周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