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偉明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等風險挑戰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發展信心減弱,為此中央密集出臺了各項政策,各地也不斷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應對風險挑戰。只有實現供給側政策加快落地執行、需求側政策出臺細化有效、市場政策著力宣講培訓,才能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第一,加快落地執行供給側政策,以暢通生產環節提振企業發展現實信心。各地企業經營受疫情反復沖擊影響很大,為了穩市場主體、穩產業鏈供應鏈,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供給側政策,蘇州也接連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服務“六穩”“六保”的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只有推動各項供給側政策落地快、準、穩,才能穩市場主體、穩產業鏈供應鏈,才能打通生產環節的各個堵點,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助力市場主體增信心,以暢通生產環節提振企業現實發展信心。如眾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復工率達到90%以上,生產迅速恢復促進了企業發展信心和動力,今年以來全口徑經濟貢獻已突破550萬元。
第二,出臺細化有效需求側政策,以暢通消費環節提振企業發展潛在信心。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生產、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特別是接觸型消費影響巨大并恢復較慢,4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9483億元,同比下降11.1%。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在促進消費有序恢復發展、著力穩住消費基本盤等方面,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為此各地必須盡快出臺消費配套政策,細化各種舉措,協同發力、遠近兼顧,多措并舉擴大內需,發揮消費基礎作用,以暢通消費環節提振企業潛在發展信心。如觀前街商戶不斷推出各自獨特的營銷活動,吸引各類消費群體回歸,市場人流迅速回升,商戶銷售額持續恢復,企業經營信心隨之提振。
第三,著力講深講透市場政策,以解析政策預期提振企業發展未來信心。李克強總理指出:市場主體有活力,我們發展就有底氣。一方面通過不斷優化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提振企業發展預期,《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降低了企業市場進入壁壘,市場發展機會增多;另一方面通過全國統一市場建設提振企業未來發展信心,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擴大了企業發展機遇,發揮市場促進競爭、深化分工等優勢,努力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因此著力對企業進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建設統一大市場政策宣講,宣講不但要生動活潑,更要準確、全面,而且分析要透,特別是要詳細分析眾多的市場發展機遇,解析眾多的投資和銷售發展機會的政策紅利,以政策預期提振企業未來發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