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蘇州曾創造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園區經驗“三大法寶”。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蘇州應與時俱進,挖掘賦予“三大法寶”新的時代內涵,以此賦能蘇州高質量發展。如何挖掘賦予?深刻領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的思想偉力,就是要結合蘇州地域歷史文化傳統,以精準的“繡花功夫”來推進新時代的偉大實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著豐富的精準工作方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專題中有一篇“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的文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6月2日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方向是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在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如果把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與學習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和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貫通起來,我們不難發現:精準施策的工作標準、科學態度和“繡花功夫”,是他一貫倡導的工作方法。
當年在浙江當省委書記的時候,習近平同志就寫過一篇關于調查研究方法的文章。他認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并提出了調查研究要“深、實、準、細、效”。顯然,這個調查研究是針對調查研究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而提出來的,理念是精準調研。在打贏三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中,習近平總書記講了“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戶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精準調研、精準脫貧、精準防控是關于精準的三大典型工作樣本,把它提煉到哲學高度,就是精準的“繡花功夫”。
高質量發展,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內的發展。其實質,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高質量產品、高質量服務。所以,新發展理念,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新藥方,這個藥方也是對新時代把脈問診、精準施治開出來的,它在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發展中管全面、管根本,也體現了精準的“繡花功夫”。
精準的“繡花功夫”也是蘇州的文化傳統。蘇州地處江南水鄉,長期的水稻種植、養蠶繅絲、手工匠作,滋養了心靈手巧的蘇州人,且形成了精耕細作、精致細密、精益求精的城市品質。“蘇州”二字就代表著秀美、象征著精致,是一種精美、精細、精雅的文化符號。宋代以來,隨著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蘇州人做工做事愈來愈求精細周密。到了明清時期,蘇州文風更盛,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蘇州文化愈發追求溫婉、清秀、精致。而這種地域文化傳統是契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應該把它挖掘出來,發揚光大。憑借著精準的“繡花功夫”,蘇州的干部群眾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