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于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2021年,昆山綜合實力連續17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首位,規上工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昆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勾畫現代化目標”的殷殷囑托,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高水平建設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爭當產業創新發展縣域示范,為昆山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縣域示范提供強勁產業支撐。
緊抓關鍵,牢牢掌握數字經濟核心技術。在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背景下,圍繞“昆山就是產業科創中心,產業科創中心就是昆山”目標,昆山依托夏駕河科創走廊、陽澄湖科技園、花橋國際創新港“一廊一園一港”科創載體,堅持自主可控,圍繞數據、算法與算力等數字技術核心,強化大院大所招引和產學研合作,探索實現數據要素合理配置、對接數據要素定價計算平臺、推進智能芯片的深度研究;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增強原始創新能力,聚焦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信息安全等前沿高端領域,培育國內一流的數字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能力。
夯實根基,大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昆山以國家計算昆山中心能級提升為契機,加快高性能算力部署,構建云網融合的新型算力設施;全面推進5G網絡建設,打造高速寬廣、融合智能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并向鄉村延伸,打造物聯數通的新型感知物聯體系;探索建立數字基礎新設施評價體系,為有關行業提供智能制造評估診斷、技改提升、增值提效的權威依據。
協同推進,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光電產業產值邁上5500億元新臺階的背景下,昆山依托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領域的扎實產業根基,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培育一批能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具備核心競爭力業內翹楚;以緯創資通(昆山)燈塔工廠等優秀項目為示范和引領,加快“智改數轉”,推進數字技術深度滲入產業發展,促進生產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完善體系,確保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不斷提升昆山“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增強政府部門數字化履職能力,強化數字技術在政府治理中的應用;探索建設經濟運行綜合檢測分析平臺,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明確平臺企業主體責任和義務,建設行業自律機制;堅持發展和監管兩手抓,開展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全方位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