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遠 /圓桌觀察員
2月13日,當蘇州人民正享受著春節長假后的第一個周末時,疫情悄然而至。
“以最快速度撲滅疫情。”
動員令,干脆利落。在緊張、嚴肅的氣氛下,2月14日起,蘇州全市依次進行區域核酸檢測,流調追蹤溯源同步展開,新聞發布會一日一場,疫情防控點調會、專題部署會反復強調三句話:堅持生命至上,全力保障群眾生活,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外溢。
2月23日,蘇州召開疫情防控第十場新聞發布會,當日0時至15時,蘇州新增確診病例2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例,均來自隔離管控人員篩查。
集中力量,爭分奪秒。從警報拉響的那一刻起,一個“穩”字,貫穿其間。
蘇州穩住,是目標,也是責任。
兜穩“民心”
一身藍色防護服,手戴白手套,腳蹬鞋套,防護面具和白口罩之間的眼鏡片上不時沾滿霧氣。在姑蘇區蘇錦街道匯翠社區,就讀于蘇州技師學院的喬庭陽,正在核酸檢測點耐心地引導居民做采樣。
作為一名社工,喬庭陽于2021年12月進入匯翠社區。沒想到考驗很快就來了。2月14日1時,喬庭陽接到了社區同事的電話,要求他立刻回社區備勤。1個小時后,他就到了社區。此后4天,他一直堅守在社區崗位,沒有回家。
“采樣任務完成后要清運垃圾,然后再去居民區‘跑樓’,提醒他們下一輪核酸檢測的事。晚上等到醫護人員撤了,我們還要清理現場醫療廢棄物,為下一輪檢測做準備。”喬庭陽告訴蘇州圓桌。
“雖然我還是學生,不算正式上班,但我也是蘇州的一員,不能閑著。”
高強度的工作,讓社工喬庭陽的手背生出大片紅點。
抗疫期間,一首名為《眾志成城戰疫情》的快板歌在當地社區居民的微信群里刷屏。快板歌的作者,是吳中區郭巷街道官浦社區行動支部退休老黨員72歲的陸多生。
陸老先生是官浦社區尹苑2幢的樓道長。“在我的鼓勵下,我家三個放寒假在家的大學生孫子也都做了社區志愿者。祖孫四個志愿者一起上!”在陸多生看來,共產黨員就應該在關鍵時刻沖上第一線。
圓桌觀察員了解到,在抗疫一線,蘇州市級機關組建了 6 支工作隊、57 支工作分隊,參與六個城區、 57 個街道(鎮)的抗疫工作;同時選派首批 1600 多名黨員干部,深入六個城區的 570 個社區參與疫情防控;22 個管控區組建了行動黨支部……
沖鋒在前的黨員,盡職盡責的醫護人員,任勞任怨的志愿者,兢兢業業的社工,還有許許多多各行各業的無名英雄,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戰斗。在他們的背后,蘇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基本穩定。
截至2月20日,蘇州全市已累計發放近2萬張《防疫期間生活必需品貨運通行證》。蘇州南環橋批發市場蔬菜日供應量2000噸以上,日均保持動態庫存量5000噸;地產蔬菜日供應3800噸;蘇州市糧食批發市場日均糧食供應2000噸;豬肉日均屠宰量450噸,儲備量5320噸。
與主要生活必需品價格一樣保持“總體平穩”的,還有蘇州的產業鏈、供應鏈。
把穩“準心”
情緒穩、人心穩,離不開全市“一盤棋”的決策力、統籌力和執行力。
2月14日11時,蘇州發現新冠病毒確診病例7例,無癥狀感染者1例,防疫形勢嚴峻。
“當前正值春節后開工、開學之際,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就是‘國之大者’,要從維護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大局出發,舉全市之力快速處置好疫情。”
深夜里還在工作的防疫人員。
劍及履及,是蘇州人的辦事性格。
2月13日晚7時、11時,2月14日上午11時,蘇州連續召開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視頻調度會,深入分析研判最新形勢,提出以最快速度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最剛硬措施確保責任落實全面到位。
公安、疾控——175人的流調隊伍,整裝待發;
交通——協調50輛運輸車輛,用于重點人員的轉運;
核酸檢測——配備醫務人員4450人、志愿者4874人,設置采樣點位953個;
防疫物資——根據區域核酸檢測和社會面疫情防控需求,及時調度儲備物資;
生活物資——緊急聯系餐飲企業、大型商超、農貿市場準備生活包,直接配送至街道社區,滿足居民日常需要;
醫療保障——設立獨墅湖醫院為“黃碼”醫院,把封控區、管控區等風險人員與普通群眾分開就診,阻斷疫情傳播鏈;
區域核酸檢測啟動——蘇州工業園區分別于2月14日、16日、18日、19日、22日開展了5輪區域核酸檢測;吳江區、相城區、姑蘇區、吳中區、高新區,以及張家港、常熟、太倉、昆山均開展了區域核酸檢測。
根據安排,蘇州2月22日起,全市分批開展區域核酸檢測。截至23日15時,六個城區區域核酸檢測累計采樣729.23萬人份,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4個縣級市累計采樣508.26萬人份、已出結果53.87萬人份,均為陰性。
在蘇州各地,克服重重困難堅守崗位的核酸采樣員,是蘇州全市迅速推動并精準落實核酸檢測的關鍵力量之一。
穩筑信心
從2月14日到今天,蘇州召開疫情防控的新聞發布會10場,一天一場。
在最大程度保障公眾知情、防護安全的過程中,一個發布細節,值得關注。2月21日,蘇州發布新一批確診病例的詳情及活動軌跡。與之前按病例詳列活動點位不同,其中涉及的區域和場所信息,采取了按行政區域列出“敏感點位”的新的發布方式。
如何公布軌跡,本質是在保護個人隱私和滿足公眾知情權之間找最佳平衡點,是個動態調優的過程。一方面,病患的個人隱私要保護;另一方面,公眾需要知情,以便自我防護。
信息發布的這一“微調”,體現了“精準+必要”的大原則。
疫情之初,蘇州對流調軌跡公布得比較詳細,具體到了每小時甚至每分鐘,因為這么做能夠以最直觀和最富“沖擊力”的方式迅速讓公眾提高警惕——尤其是在管控范圍之外的人員,如果有軌跡重合,可以獲取相關信息,便于當事人報告并納入管理;沒到管控級別的,也可以加強自我健康監測。這時候,發布詳細軌跡是摸清重點人員的有效手段。
隨著流調深入,各類重點人員摸排清楚,管控到位,特別是隨著多輪大規模區域核酸檢測的開展,公布軌跡的重要性隨之下降,不過仍然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因此,蘇州最近一次流調就只公布了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月14日以來涉足過的具體區域和場所。至于哪一天、幾時幾刻到達并離開這些區域和場所,則視作隱私不予公布。
既顧全大局,滿足公眾知情權;又以人為本,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隱私——發布環節的“細節”,折射著蘇州戰“疫”的精度和溫度。
畫家李涵筆下的“囡囡不怕”。
舉城抗疫,展示著蘇州人的樂觀、豁達和堅韌。由姑蘇晚報官方微信推送的《做酸酸,防冠冠,讀詩詩,無恙恙》一文,啟發了一場在線“詩詞大會”;蘇州著名畫家李涵,則用寫實主義的筆調,畫出了“戰疫”里的你我他——“核酸檢測一米線”,“囡囡不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積極面對,細而又實、奮力向上。
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是蘇州的一場“遭遇戰”。151個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105個確診病例,56個中風險地區……這些數字仍時刻警醒:當前的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吃勁,防控工作依然十分艱巨,麻痹大意就會前功盡棄,放松懈怠就會功虧一簣。
穩字如山、穩扎穩打是最最需要的工作狀態和精氣神。有了這個“穩”,疫情的陰霾終將散去,我們必將一起擁抱春天。
攝影:張健 倪黎祥 王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