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經濟大市,蘇州的動態經濟數據通常具有“標示”意義。
近日,各地1-4月份財政收支數據發布。蘇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后),同口徑下降4.1%。
今年2月中旬以來,蘇州經歷了疫情防控形勢反復。全市目前社會面防控整體穩定,全域低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關心蘇州的財政收支,人們更多是在關注蘇州的發展形勢和發展走勢:4.1%的數字落差正常么?數字背后有什么?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讀數字
先解析一下“收”和“支”。
收入——
1-4月,蘇州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5.5億元,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后,同口徑下降4.1%。
支出——
1-4月,蘇州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4.7億元,增長8.4%,支出進度為32.8%,其中民生支出完成691.3億元,增長13.2%,占比82.8%。
顯而易見,前4個月,政府收入減少,支出大幅增加。
對于財政收入下滑,蘇州市財政局表示,主要是“政策性減收”。
4月份,蘇州“財稅銀”三部門通力協作精準落實退稅政策,按照“應退盡退,提前退,盡快退”的原則,1-4月,各類減稅、緩稅、退稅政策持續惠企6萬多戶,拉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13.8個百分點。
大規模留抵退稅支持政策釋放紅利的同時,進政府口袋的錢就少了。
除此之外,4月份財稅減收,還受到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的影響。
那支出主要“增”在哪呢?
1-4月,蘇州全市用于民生的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實現兩位數增長,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始終維持在80%以上,主要在城鄉社區、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支出方面增長較快。其中,城鄉社區支出增長22.2%,交通運輸支出增長144.0%,衛生健康支出增長29.0%。
一句話,財稅收入少了,該花的民生臺賬進度正常,“一分沒有少花”。在保疫情防控、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同時,蘇州的重大基礎設施、民生項目、產業規劃內建設持續推進。
5月26日,蘇大附一院總院二期工程項目封頂,計劃明年上半年啟用。
實際降幅
再來看關鍵詞。
4月的地方財政收入,有兩個數據,一個是“按自然口徑計算”,另一個是“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
在我國財政管理中,退稅歷來是財政收入下面的一個科目,其實質是“減收”而非“增支”。也就是說,退得越多,同期財政收入就越少。
國家實施減稅降費也不是第一年,為何今年尤其是4月份有如此明顯的減收呢?
兩個原因:退稅規模總量大,退稅覆蓋面廣。
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我國實行“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其中,大規模的留抵退稅政策成了重頭戲,全年留抵退稅預計高達1.5萬億元。
關鍵是,今年的退稅范圍明顯擴大——100%退“增量”的制造業,從“部分”擴大為“全部制造業企業,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六個行業”;以前小微企業只退60%,今年也變為“全額退”。
因此,作為制造業大市的蘇州,在留抵退稅新政下,4月財政減收明顯完全在意料之中。同時,4月的蘇州財政收入,還受到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影響。
“剔除掉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影響,1-4月,全市財政收入處在正增長區間。”蘇州市財政局表示。
與之佐證的另一個數據是,今年前4月,蘇州財政收入總量在國內主要城市的位次不變。
這么來看,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蘇州的財政收入的實際降幅“有預期也完全可控”。
普遍性
政府收支之“變”,還有更深一層的背景。
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之下,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局勢影響,今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
事實上,受“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影響,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放緩的還有深圳。
5月11日,深圳市財政局披露數據顯示,今年1-4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309.8億元,下降12.6%。事實上,一季度深圳市這一收入還保持微增,但4月份收入下滑約44%。
今年4月1日起,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正式實施。由于疫情沖擊下企業困難加劇,財稅部門加快了退稅進度。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高達8015億元。這反映到地方財政收入上,即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收入大幅減少。
不過,中央提供財力保障,確保退稅及時退付、“三保”足額保障。財政部在按現行稅制負擔50%退稅資金的基礎上,再通過安排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等。
其中,對新增留抵退稅中的地方負擔部分,中央財政補助比例平均超過82%。“這意味著,留抵退稅對地方財力的負擔影響較小。”蘇州市財政局進一步解釋說。
5月16日,吳淞江整治工程(江蘇段)正式開工,消息登上當天的央視新聞聯播。
長遠賬
留抵退稅的“真金白銀”,狠狠地“幫了一把”缺錢的本地企業。
“有了這筆錢,我們店里16名員工2個月的基本工資就不愁了!”在稅務人員的輔導下,蘇州高新區獅山重慶德莊飲食連鎖泉屋加盟店財務周志梁近日辦完了留抵退稅業務。自春節至今,受到疫情影響,該店已停業3個月,一筆留抵退稅資金無異于一場及時雨,解了燃眉之急。
張家港盈全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鋼材、金屬制品的制造業小微企業。該公司準備上馬二期環保設備氧化體表面處理項目的當口,疫情暴發。物流運輸出現停滯,產品和原料都無法正常運送。4月9日,公司申請增值稅留抵退稅,沒幾天就到賬907萬元。蘇州英特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1000多萬元留抵退稅款到賬后,即投入二期廠房建設及購入研發設備。
今年1-4月,蘇州各類減稅、緩稅、退稅政策持續向企業釋放紅利超百億,惠及企業近70萬戶次。
非常時期,眼光更要放長遠。
政府“減收”,退稅資金第一時間直達企業,切實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有力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從中長期看,有利于涵養稅源,增加財政收入。這是一本大賬。
最近,蘇州政府部門提出“過緊日子”,而在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上,再次重申“不折不扣”。保民生、增投資、穩經濟等政策靠前發力的同時,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
目前,蘇州已收到第一批次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專項資金,有效彌補了財政減收,保障基層正常運轉。隨著后續中央專項補助資金逐步撥付到位,蘇州的減稅降費、“三保”支出等政策將得到有效保障。
隨著存量留抵退稅政策執行完畢,緩稅政策到期后部分緩繳的稅費于年內入庫,將帶來新的稅收增長。
“預計下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將止跌回升。”蘇州市財政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