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軒 / 圓桌特約觀察員
今年春節過后,“抗疫”一度成為蘇州主題詞。吳中東西狹長,東連昆山,北接工業園區、姑蘇區,在經歷起初的略顯忙亂之后,吳中迅速穩住陣腳,在防控措施上劍及履及。
大戰大考淬煉發展韌性,今年1-5月,全區經濟運行企穩向好,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分別同比增長3.7%、5.2%,分別排名全市第二、第三;工業投資增長23.6%,排名全市第一;三大主導產業均實現正增長,其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增長16.5%;民間投資增速26.9%,排名全市第二。在“最難”的發展態勢下,彰顯了吳中經濟發展的韌性。
疫情未阻發展步伐,兩手硬、兩戰都贏的吳中有何密碼?
主動謀變高擎產業大旗
2月19日晚,風雪交加,氣溫驟降,吳中區防控疫情的一線“戰士們”也并未受天氣影響而懈怠。他們堅守一線,奮戰疫情用行動守護著我們的家園。
去年以來,吳中積極謀變,最大的戰略調整就是全新錨定了產業強區的發展方向,切實改變對房地產的慣性思維和過度依賴,把發展的重心切實轉化到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上。在發展指標上更加注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值等核心指標,提出十四五末實現上市企業數量、高企數量、主導產業產值等5個翻番,為吳中未來發展儲能蓄力。在發展路徑上更加注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成立投資促進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兩個中心”,建立5支專業招商隊伍,集中力量抓招商引項目、招平臺引人才。在發展重心上明確一切圍繞項目轉,在手項目抓落地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達效,以大項目、好項目、優質項目的招引達產,為吳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新動能。
根據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吳中區全新確定三大主導產業、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三大特色產業,提出要傾力打造機器人產業全國創新集聚第一區,不斷培育壯大“吳中藥港”品牌,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產業新引擎,以工業互聯網構建數字吳中新未來,致力把主導特色產業建成優勢地標產業。
吳中在發展重心上明確一切圍繞項目轉。
以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為重點,大力實施“三區三片”綜合改革,將吳中全域優化為東部經開區、中部高新區、西部度假區三大開發區,推動全區“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張網”統管、“一體化”發展。搶抓蘇州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太湖生態島三個“一號”重大歷史機遇,以重大項目工程突破,整體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全區上下抓發展、抓經濟、抓產業升級的共識已然形成,謀創新、強招商、優企業服務的熱情充分激發,“三個一號”重點工作、“三個三”產業方向、 “三區三片”發展格局全新設定……吳中經濟社會加速邁入科學發展位道。
吳中區投資促進中心和科技招商中心(兩大中心)于2021年8月28日正式揭牌。
方向既定,千帆競發。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抓發展, “不是在招商,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書記區長化身招商大員,觀察一年以來吳中政務微信號“吳中發布”,三大主題“霸屏”頭條:招商活動、合作簽約、項目開工。產業發展成為吳中發展的頭條。頭條就是頭等大事、第一要務。即使在抗疫期間,吳中招商行動也沒有拉下,見縫插針開展了多場“云招商”、“云簽約”、“云洽談”活動:3月,兩大科創載體、四個人才項目云端簽約;4月,5個跨國公司項目通過“云簽約”;5月,蘇州駿創汽車股份“云敲鐘”,成為吳中首家登陸北交所上市企業,芯聚•鼎慧智谷產業園開園;6月,吳中硅谷創新中心“云啟動”……
數字經濟托起未來城市
年初“蘇州第一會”的主題是: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創新集群。其中,數字經濟,既是時代背景,本身又是產業經濟。在數字經濟發展上,吳中在太湖之畔積極“落子”。
建成國家級綜合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產業基礎設施,先后引進賽迪研究院等數字經濟大院大所和匯川技術、科沃斯機器人、浪潮、華為、愛數、360等數字經濟重點企業……吳中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主賽道的底氣十足、信心滿滿。
今年伊始,吳中區委書記丁立新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出要搶抓數字經濟時代風口,以太湖新城為核心,規劃建設吳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2025年實現數字經濟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20%,打造全國知名、長三角一流、蘇州領先的數字產業集聚引領區、數字創新生態示范區和數字賦能應用先導區。
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高點定位,整體推進。對吳中太湖新城十多年開發建設進行整體評估和系統梳理,進一步理清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開發狀態和“家底”,堅持規劃先行,根據創新港發展目標定位和要求,進一步優化空間、土地規劃和城市空間整理與設計,努力把吳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打造成為數字經濟發展至高地、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地、數字經濟人才薈萃地。
優化政策,集聚產業。依托賽迪研究院等專業機構,在數字經濟重點領域、前瞻領域進一步細化產業規劃,明晰產業圖譜、人才圖譜,制定發展目標,提升產業配套政策精準度和科學性,加快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產業能級。創新政策舉措,做優引才生態,建設吳中區留學生歸國創業園,打造人才強磁場,快速提升人才載體能級,以太湖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吸引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
明確主體,加快建設。堅持專業化、精細化要求,組建專門力量,配強精干隊伍,統一開展數字經濟規劃、招商和建設工作,推動創新港健康發展。發揮國資國企引領作用,在區域內規劃建設多個幾十萬、上百萬平方米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吸引更多優質數字經濟企業落戶集聚,全力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創新高地。
在本月蘇州上市土地招拍掛中,吳中太湖新城區域內原本擬作城鎮住宅用地的兩塊地,規劃調整為產業用地。這是吳中把建城市和布產業結合起來、聚人氣和抓創新結合起來的實際行動。吳中確定了一個“小目標”,就是要把太湖新城建設成為媲美金雞湖商務區的蘇州又一個產城融合新空間、未來城市新中心、“人到蘇州才有為”的新沃土。
顏值擔當要做科創先鋒
蘇州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蘇州格外珍視“母親湖”,統籌做好水安全、水生態、水資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努力將太湖秀美轉化為發展優勢。進入新時期,更是提出打造“太湖世界級湖區”的戰略新目標。
在具體實施路徑上,規劃建設“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并將之作為蘇州服務新發展格局,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謀劃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布局的空間載體,推動蘇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增量。
一石激起千層浪。建設“太湖世界級湖區”這一全新命題,引發環太湖各板塊熱烈反響。吳江要建設“樂居城”,高新區要爭當“引領區”,而坐擁五分之四太湖水域、五分之三太湖峰巒、五分之二太湖岸線的吳中區,則承擔起了高質量建設“交匯點”的新使命。
何為“交匯點”?從地理位置來看,吳中西銜太湖,東接吳淞江,“一圈一帶”在吳中交匯;如何“高質量”?就是煥發吳中太湖區位、生態、環境、科創優勢,爭當“太湖科創圈” “吳淞江科創帶”建設主力軍。
《吳中區環太湖科創圈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
4月,吳中區重磅發布環太湖科創圈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提出將科學布局十大科創園區,加快實施十大創新工程,加快推動經開區“產業+科技”、高新區“人才+科技”、度假區“文旅+科技”高質量發展,整體形成聯動創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期間,計劃安排1000億元綜合投入,建設1000萬平方米科創載體,撬動1000億元基金規模,努力把吳中區環太湖科創圈長三角環太湖科創圈核心區、引領區。
其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數字經濟,致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示范區和引領區;吳淞江科技城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全面融入吳淞江科創帶建設,致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科創產業高地;甪端新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全面融入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集聚一批獨角獸企業,致力打造創新型企業總部基地。
按照“繪制一張產業圖譜、編制一個專項規劃、建設一個專業園區、制定一套精準政策、打造一個高端峰會“五個一”模式,去年,吳中區先后舉辦首屆工控中國大會和太湖醫藥峰會,今年還將舉辦首屆中國蘇州太湖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大會,全力構建高效匯聚技術、資本、人才、知識、政策的創新體系,努力為太湖科創賦能助力。
俯瞰太湖生態島。
近期,吳中區“三個一號”均有新進展:積極開展太湖生態島群課題研究,與此同時,推進太湖山水保護,借鑒放大穹窿山、漁洋山等地在山體治理方面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一山一策,努力把吳中的每一座山“管起來”,用“兩山”理論的吳中實踐,答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考題;加大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范圍內拆遷清零力度,加強與工業園區的產業配合和協同,積極承接園區產業外溢效應,變“背靠背”發展為“面對面”發展,努力把合作區建成示范區;開展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規劃公示,正緊鑼密鼓籌備下月開工……
沒有產業就沒有未來!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錨定產業強區,吳中風帆正勁!
(圖片由吳中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