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下半年經濟發展定下“新基調”:鞏固回升向好趨勢,保持良性運行,力爭最好結果。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中央提出,“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言下之意,對于經濟彈性和韌性較強、政策實施財政基礎較好的地區,要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今年上半年,蘇州實現GDP 10962.4億元,排名江蘇第一,占全省GDP總量的19.25%。蘇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常年保持全省四分之一強,外貿總額占據全省半壁江山。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市與大省是一個邏輯,對照更高標準、扛起更高要求,把經濟恢復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蘇州當仁不讓。
壹
大,就要有大的樣子。
作為經濟大市、工業大市、開放大市,蘇州實現經濟穩中向好,關系著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大局。今年上半年,蘇州完成外貿進出口12639.3億元,逆勢增長8.7%;全市35個工業大類,167個工業中類、489個工業小類、16萬家工業企業,在全球范圍具備較強垂直整合力的產業鏈,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蘇州產業數字化改造正穩步推進。
大,就要有大的擔當。
蘇州經濟總量占全省五分之一,蘇州穩不住,別人不補上。當前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特殊年份展現特別擔當,更加主動地調動積極性,壓實責任,既是對“穩經濟”蘇州角色的清醒認知和深刻理解,更是自身塑造新發展優勢、實現發展突破的高點站位。
今年以來,面對更加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以及多個方向的疫情沖擊,承受巨大壓力、擔負重任重責。經過連續奮戰,蘇州牢牢守住了陣地,為全省疫情防控贏得了主動;全市經濟加速恢復、態勢逐月向好;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守住“安全和發展”大盤,積極轉換動能,隨經濟運行之變而變,全力以赴拼出經濟上揚加速度,才能牢牢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
貳
上半年,蘇州成為江蘇唯一一個GDP過萬億的城市,全市六大主導行業實現產值13145.3億元,同比增長4.7%,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助力。
在4月經受疫情嚴重影響深度下跌后,5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迅速浮出水面,6月規上工業產值創歷史單月最高水平,充分展現出蘇州經濟的韌性、企業的韌性。
勇挑大梁,源自與“大”相匹配的發展追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以最小代價取得了最大疫情防控成果的基礎上,蘇州正謀劃推動一系列戰略性、全局性重點工作。
規劃建設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以發展空間重構帶動創新資源重組、實現城市品質重塑。獲批組建蘇州實驗室,啟用先進技術成果轉化長三角園區。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簽約1899個項目、創歷史新高,南京大學蘇州校區 4 個新型學院率先揭牌,蘇州還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全面深化合作。
蘇州將整合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等創新研究載體,以科創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天召開的蘇州市委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穩定宏觀經濟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創新發展。把任務分解,短期要支持服務好存量企業搶訂單、促營銷、抓技改,中期強化招商引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長期狠抓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
一個“穩”字,落筆在“優”,增速增量以“高附加值”為基礎,用更優的質量來帶動更快發展、更大總量。
“短、中、長”結合,保持節奏、突出重點,缺哪補哪、全局謀劃。韌以至進,蘇州自覺以更高標準推進發展的核心,在于始終適應“工業總量全國三甲”的規模要求,穩穩咬住“產業鏈強市”的發展追求。
全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蘇州“力爭實現的最好結果”,有著非常具體的實現路徑和發展指標,簡單地說就是,堅決不拖全省后腿,還要努力多作貢獻,每月的增速都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計增速也要盡快趕上。
叁
投資超150億元的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東區)近日舉行首批項目“入伙”,簽約啟動的除了產業項目,還有一大批科創載體。產學研“源頭聯動”,目標直指科教與高端產業高效協同、市域統籌創新合作的“標桿、示范”。
這是最近一段時期,蘇州全市“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生動落筆。勇挑大梁,挑得起大梁,離不開清晰的發展思路。
立足數字經濟時代,蘇州擘畫新一輪“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正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產業領域全面展開。通過突出細分領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低效產業用地集中連片盤活,蘇州要為更多的優質項目、優質科創資源打開更大空間。
蘇州正強勢打造產業創新集群,以集群的形態布局,帶動更高效創新;以數字的手段賦能,爭取更主動創新。
制造業的規模優勢和配套能力是蘇州發展的長板,但長期以來,規上工業總產值很大、增加值偏低,“增產快、增效慢”的問題比較突出,背后反映的是質量效益的不足、科技含量的欠缺、創新能力的短板。對蘇州而言,全面推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不僅是長遠之策,也是當務之急。
蘇州提出三個“雙”:即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橫向縱向空間“雙向整合”,自主創新和招引高端資源“雙輪驅動”,推動產業轉型創新。
以集群的形態布局,帶動更高效創新;以數字的手段賦能,爭取更主動創新——穩經濟挑大梁的蘇州,也在扛起傳統制造創新轉型的大梁。
從4月份“力爭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到如今“力爭實現最好結果”,我國面臨的經濟形勢正在發生重要變化。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拼出經濟加速上揚態勢,這是蘇州的責任,也是幻化為日常的蘇州模樣。
穩經濟挑大梁,本身就是一種發展的精氣神,時刻以飽滿的狀態,把目標、任務、短板轉化為具體的工作,一項項推進,一件件完成,以實干擔當的韌勁和狠勁,最終保障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在特殊年份展現特別的擔當,誓奪雙勝利的蘇州正加速奔跑,以一域干出精彩,為全局增光添彩。
(圓桌觀察員 | 蘇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