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觀察員/顧善聞
“吳中好風景,風景無朝暮。曉色萬家煙,秋聲八月樹。”唐朝詩人白居易吟誦的佳句,道出了八月吳中的無限風光。
湖光山色描繪生態本底,科創引領激活發展動能。去年以來,吳中區全新錨定產業強區發展方向,大力實施“三區三片”綜合改革,在疫情大考之下依然交出高分答卷,充分彰顯了吳中經濟發展的韌性。隨著“環太湖科創圈”和“吳淞江科創帶”上升為蘇州重大空間戰略,位于“一圈一帶”交匯點的吳中也迎來“高光時刻”。
立足新發展階段,在“產業強區 創新引領”戰略指引下,如何勇擔使命、勇立潮頭,貫徹落實好蘇州“一圈一帶”決策部署?如何挖掘潛力、釋放潛能,將人文自然稟賦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如何激發活力、點燃激情,形成上下聯動、協力科創的濃厚氛圍?
8月18日,澹臺湖畔,一場以“顏值擔當,科創先鋒”為主題的蘇州圓桌思享匯火熱開展,嘉賓學者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吳中區更好地推進發展新戰略出謀劃策。
因勢而謀
因勢而謀,是面對戰略格局變化的最佳姿態。
在與會專家看來,當前蘇州加快推進“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建設,是推動市域一體化,實現各板塊協同發展的戰略選擇,而對于處在“一圈一帶”核心區的吳中,將迎來戰略崛起的重大機遇。
事實上,去年以來,吳中區以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為重點,實施“三區三片”綜合改革,將全域優化為東部經開區、中部高新區、西部度假區三大開發區,正是牢牢把握這個重大機遇的強力舉措。
吳中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沈志華
吳中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沈志華介紹,今年,《吳中區環太湖科創圈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出臺,推動東部經開區產業集聚協同發展,推動中部高新區產城融合創新發展,推動西部度假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布局十大科創園區,大力實施十大創新工程,制定支持東吳科技領軍人才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人才新政,全方位推進形成更具區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創新產業發展集群。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執行院長、蘇大商學院教授段進軍
“從空間構成上看,十大科創園區布局仿佛‘人字形’的雁陣,展示著吳中向上騰飛的氣象,在此基礎上所承載的‘3+3+3’相互融合的動態產業體系,將會成為支撐‘一圈一帶’交匯點的重要基石。”蘇州大學東吳智庫執行院長、蘇大商學院教授段進軍表示,吳中區擁有獨特的地理區位和優越的自然生態,要將先進制造業的陽剛之氣和太湖吳淞江的陰柔之美融為一體,將生態文化優勢轉變成為科創優勢,將靜態的地理區位轉變成為動態的創新區位。
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蘇州專家咨詢團團長方世南
對此,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蘇州專家咨詢團團長方世南表示贊同。“吳中區主動融入‘一圈一帶’戰略,充分發揮了自身在歷史人文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做到了差異互補。”方世南表示,新發展理念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吳中區緊緊依托生態資源優勢,以新的發展戰略、新的創新人才、新的體制機制推進產業強區戰略,可以說具備了從內到外實現蝶變的綜合實力。
應勢而動
應勢而動,是面對全新發展戰略的最好回應。
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區上下一盤棋。一年多來,在“產業強區 創新引領”戰略指引下,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干部隊伍形成抓發展、抓經濟、抓產業升級的共識,謀創新、強招商、優企業的熱情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之花遍地開放。
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是吳中高新區發力的重中之重。據介紹,今年以來,高新區引進卓博等專業第三方機構,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為企業申報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指導,高新技術企業累計申報數達137家。
吳中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胡瑩
“政府工作人員必須充分了解市場主體的需求所在,在載體、政策、服務和基金等方面多管齊下,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熱情。”吳中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胡瑩認為,創新是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作為科技創新生態的“護林員”,必須扛起擔當、主動作為,圍繞創新主體、平臺、機制等關鍵要素,進一步打造創新氛圍濃厚、創業生態良好的發展環境。
打造強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所在。吳中區經開區因勢利導、借勢而進,傾力打造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創新集聚第一高地。
吳中經開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馬立恒
數據顯示,2021年,吳中經開區已坐擁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規上企業157家,實現規上工業產值888.7億元,同比增長22.5%。到2023年,吳中經開區將力爭實現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規模超1100億元。
吳中經開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馬立恒介紹,經開區通過打造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吳淞江科技城和甪端新區“一港一城一區”產業發展格局,積極引導企業主動融入蘇州全域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圈,全力提升產業鏈技術水平。
“隨著匯川、科沃斯和賽騰精密等一批業內優質企業的扎根,一套覆蓋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與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之網已在吳中區全面張開。”馬立恒說。
蘇州有14個國家級開發區,相較于另外13個主打工業的開發區,吳中度假區是唯一一家以生態旅游為特色發展主線的開發區,可謂別具一格。
不過如今,度假區同樣也在科創興區方面發力。目前度假區充分發揮太湖生態島建設引領作用,深入實施“文旅+科技”雙輪驅動戰略,精心培育智能網聯、生態環保兩大特色產業。
吳中度假區產發局(科創局)局長張偉
“以太湖灣數字科技園、太湖灣總部經濟園和太湖灣科技技術園這三大園區為支撐,我們充分發揮百度智車、三峽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政策、基金、峰會等疊加優勢,不斷做大做強科創產業。”度假區產發局(科創局)局長張偉表示,同時,依托地鐵五號線等交通資源,加大引進優質人才資源力度,目前度假區正加緊打造人才公寓,全方位解決人才到度假區發展的后顧之憂。
順勢而為
順勢而為,是面對資源疊加優勢的最優選擇。
春江水暖鴨先知。吳中區有沒有吸引力,企業心里那叫個通透。吳中區創新協同一體化,區域內每個板塊又呈現出特色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路徑——既聯動融合,又各懷絕技,這是很多慕名而來的企業家對吳中區的突出印象。
蘇州清控科創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水騰飛
“吳中區優美的自然環境給我們提供了創新的無限靈感;產業集聚,活力無限,又給我們提供了創新的絕佳空間。這種‘景區+園區’的環境非常適合我們企業的發展。”蘇州清控科創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水騰飛語氣篤定。
在水騰飛等企業家看來,吳中是一座鐘靈毓秀的山水之城,更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得天獨厚的山水自然資源和科技人文底蘊,為吳中吸引眾多國內外高質量創新資源、人才資源集聚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今年3月落戶吳中區的凱博易控,是一家專注于為新能源商務車提供高端零部件的優質供應商,一直在研發和創新領域的投入不遺余力。凱博易控的員工團隊中有30%屬于高端人才。即便如此,企業依然每年都要引進青年才俊并培養博士,同時派研發人員去國外學習交流。
凱博易控研究院副院長吳新暉
“我們開發百噸級的車輛系統,著力解決國家重型車輛動力依賴進口的隱患。從設備、人才的引進,到產品的研發以及市場的拓展,我們企業一直都是吳中區精準扶持政策的受益者。”凱博易控研究院副院長吳新暉說,“未來,企業將全力圍繞區產業發展規劃,發揮科創優勢,成為一家蒸蒸日上的獨角獸企業,為建設最美吳中貢獻自己的科技力量。”
蘇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劉鈞
“作為高校人才,企業管理是我們的短板。在創業過程中,我們園區,包括鎮、區主管部門,都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周到而貼心的政策扶持。”蘇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劉鈞表示,研究院將聚焦智能制造細分領域和產業高地,努力引進更多的科研院所和創新項目,與吳中區的科創載體和重點企業深度融合。
“堅持高點定位和整體謀劃,立足區位優勢,以開放協同之勢構建‘一圈一帶’科創樞紐,吳中區一直在努力。8月11日,我們舉辦了全省第一場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大賽;8月18日,我們舉辦了2022新藥開發與合作高峰論壇并簽約了硅谷創新中心。”沈志華表示,吳中發展之美,在于生態美、人文美、產業美、創新美,誠摯邀請廣大科技企業、廣大科技人才來到吳中,共賞秀美山水、共謀精誠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跳出吳中看吳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吳中的未來。”方世南表示,處于“一圈一帶”交匯點上的吳中,要充分盤活生態人文資源、調動人才積極性,著力打造全區人民利益共同體、使命擔當共同體、經濟發展共同體、共建共享共同體,以“四個共同體”繪就“顏值擔當、科創先鋒”美好藍圖。
歷史過往,是成績,也是序章。
對蓄勢待發的吳中區而言,想象力是不設邊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