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2023年首場“社科專家走基層”走進發展的熱土——昆山,聚焦昆山“第一支柱”電子信息產業,通過調研多家企業和座談研討,一起為產業發展把脈尋策。
改革開放以來,從最初的電子基礎元器件開始,逐步向產業鏈中高端的智能終端等延伸,昆山電子信息產業創新資源集聚日益明顯。2022年,昆山電子信息產業累計實現產值6000億元,占蘇州“半壁江山”,占全省約四分之一。從產出貢獻來看,電子信息產業占昆山工業用地總量不足20%,卻創造了昆山50%以上的銷售和25%的稅收。
同時,昆山電子信息產業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如產業結構不合理、低端產業比重大、自主原創技術不多、利潤偏低和企業回流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昆山正充分利用智改數轉的新手段,勇于開拓元宇宙等新技術領域,在新賽道上迸發出蓬勃活力。
智改數轉
如何讓企業生產提質增效
2021年12月30日,江蘇省政府印發《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通過三年行動的努力,全省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顯著壯大。昆山的電子信息企業抓住機遇,通過智改數轉實現提質增效。
調研組專家先后來到滬光股份有限公司、微盟電子(昆山)有限公司和競陸電子有限公司,深入了解這些企業在智改數轉方面的推進和成果。在滬光股份,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專注于汽車高低壓線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早在2013年就開啟了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利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裝備、智能物流系統、物聯網技術等賦能生產。在智能倉庫和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已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調研組隨后來到了微盟電子(昆山)有限公司,這家擁有員工2300多人的企業,主要從事筆記本電腦和服務器整機、電腦主機板等生產、研發和銷售,目前擁有400多名研發人員。據相關管理人員介紹,企業的智能化生產已貫穿全工序,生產效率和質量都有了新提升。在競陸電子有限公司調研時,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主要從事高精密度電子線路板等新型電子元器件設計、開發、加工和測試服務,通過智改數轉大大減少了生產誤差,企業以“量少樣多”的發展優勢保持核心競爭力。
專家們在調研時表示,智改數轉已給制造業生產方式、發展模式、企業形態帶來深刻的變化,并帶來新一輪產業迭代、企業競爭、技術革新。而事實證明,越傳統、競爭越激烈的行業,越需要進行智改數轉賦能。
元宇宙產業
如何下好先手棋搶占新高地
昆山的電子信息產業擁有雄厚基礎,為搶占新賽道提供了優先條件,搶先進入元宇宙領域,全力打造元宇宙產業,已成為昆山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的主攻“高地”,昆山到2025年元宇宙產業將沖刺千億元產值。
調研組一行來到2023元宇宙產品展覽會會場,看到30多家企業展出近百款元宇宙產品或技術。展會上的AR智能眼鏡,能讓人身臨其境如置身“三體游戲”中,還可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工程師,直接參與設備維修;而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下的全息數字人分身等元宇宙技術,正與文旅、游戲、工業等結合,衍生出一系列未來感十足的應用場景。目前,昆山不管是軟件、硬件、服務,還是科技水平和教育資源深厚積淀、制造業都有很大優勢,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搶抓元宇宙產業,也是昆山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先手棋”。近來,昆山提出促進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緊緊圍繞產業鏈強鏈創鏈,將從智能穿戴新硬件切入元宇宙產業鏈,復刻昆山近三十年在筆電、手機市場的景氣邏輯,形成昆山新產業突破口。全市搶抓智能穿戴產業新賽道應著眼“以硬帶軟”,從智能硬件端入手,以場景應用為牽引,推動產業與技術“虛實相融”,推動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調研認為,發展智能穿戴產業既是昆山做優傳統智能終端代工企業的必由之路,也是做實元宇宙新硬件賽道的關鍵抓手,更是做強本土品牌和產業生態的開創之舉。近期將大力發展元宇宙、先進計算等未來產業。一是打造特色專業創新園區,三年內打造50個以上園區,涉及智能機器人、先進計算等領域,全面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二是建設先進計算產業園,推動中科可控、中科寒武紀、中科晶上等項目呈鏈式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鏈聚合優勢。
產業向未來
如何邁上更高的發展平臺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昆山市相關部門表示,要突出以“四化”來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擴大發展規模。包括產業發展本土化,即支持信創產業昆山化,搶抓國家信息安全發展機遇,做大中科可控、中科晶上、寒武紀等領軍企業,擴大信創產品應用推廣使用范圍,創建省級信創產業先導區。第二是價值鏈高端化,積極拓展汽車電子、智能制造等生產領域,著力發展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銷售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優供應鏈金融服務,大力培育功能性總部,持續提升電子信息產業附加值。第三是技術引領多元化。布局光電領域,邊緣計算、第三代半導體等技術。深化與中科院、清華、省產研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大力推動創新聯合體加強聯合研發攻關。以多元化的技術引領,促進產品向高端化、差異化發展。第四產業升級數字化,要進一步加快電子信息產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改數轉服務矩陣,鞏固提升先行優勢,提高電子信息產品提供個性化和可持續服務的能力。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昆山的一個“支柱產業”,發展目標已經展現,那就是到2025年,產業創新集群創新活力、綜合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打造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集群,成為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的壓艙石,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跑出發展“加速度”。
“智改數轉”宜分階段推進,不能一蹴而就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蘇州研究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教授 徐天舒
蘇州制造業發達,離不開昆山電子信息產業所作的巨大貢獻。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強縣,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昆山第一大支柱產業。昆山企業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進行數字化改造,結合我對全球數字化改造4.0“燈塔工廠”的經驗研究,對昆山電子信息產業在開展“智改數轉”的培育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要遵循“智改數轉”工作的經驗路徑。生產奧利奧、趣多多、太平等知名品牌餅干的億滋食品蘇州湖西工廠獲批第十批“燈塔工廠”,其負責數字化改造的專員指出,“先有自動化,再有智能化,最后數字化”。也就是說,工廠的自動化是基礎。實施“智改數轉”培育工作,首先要推動工廠做好設備自動化的改造工作。
二要重視對傳統制造業的“智改數轉”培育工作。近幾年來,各地大力發展先導產業,有忽視傳統產業的趨勢。其實,從國內46家獲評“燈塔工廠”的產業分布看,前四大產業分別是家用電器(11家)、電子產品及設備(10家)、消費品(7家)、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制造(6家),以上占所有中國獲評“燈塔工廠”數量的68%。從企業成立年限來看,企業平均成立年份為16年,其中2001年中國“入世”前成立的企業15家,占26.1%,說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空間巨大,對此應該有堅定的信心。
三要“智改數轉”培育工作分階段推進,不要希望一蹴而就。數字化轉型的成本較高,如果能一下子實施全流程改造固然很好,但許多企業承受高昂數字化改造成本的能力差異較大,不能為了改造而改造,而應該學習蘇州工業園區的經驗,在改造前大范圍開展工業診斷咨詢,為企業“量身定制”適度可行的改造方案。
四要大力發展與電子信息產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存在緊密的相互影響關系,生產性服務業是制造業的心臟,是它起飛的翅膀,是它聰明的腦袋,生產性服務業的投入構成了制造業企業的主要生產成本,凡是生產性服務業發達的地區,其制造業也高度發達。因此推動昆山電子信息產業的“智改數轉”,要利用昆山在電子信息產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發達的有利條件,培育和引進工廠數字化改造產業鏈上游的服務供應商,建設本地域的主干工業互聯網,構建形成數字化改造和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打好產業集群這張牌強鏈固鏈探新路
□蘇州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東吳智庫研究員 屠立峰
昆山在整體上已形成國內領先、產業結構較好、產業鏈較為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具體表現在,產業結構優化成效明顯,電子信息業規模大、創新企業數量多、技術水平全國領先。但隨著國際形勢變化,昆山電子信息產業鏈,尤其是在高端設計、高端制造、設備與材料等環節,存在非常迫切的強固鏈、防斷鏈的需求。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發揮“強芯亮屏”產業優勢,探索元宇宙賦能電子信息產業鏈新路徑。從寬泛的基礎底層技術范疇理解,元宇宙是現有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元宇宙包含基礎底層技術、終端入口、交互生成、場景應用等幾個層級。元宇宙所需的沉浸感和真實感要求具備高級人機交互系統,企業需要積極部署連接虛擬世界的終端入口和交互生成系統。目前,從產業鏈布局角度,昆山已經初步建立起生態。如微盟電子致力于為電子競技開發高性能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獨家研發了多項技術,包括:畫面色彩更鮮活明亮的亮麗鏡面技術、智能型電源管理技術和散熱技術等。昆山要發揮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勢,鼓勵電子信息行業企業尋求與元宇宙融合的渠道。當前,元宇宙正與電子競技產業快速融合發展,昆山有多家像微盟電子這樣的“強芯亮屏”企業,未來在明確元宇宙對電子競技產業應用需求的前提下,可以不斷挖掘昆山電子信息產業潛在價值,推進元宇宙賦能傳統電子競技產業產品開發。
二是強化對電子信息高端制造與設計的基礎研究支撐。推進昆山工研院、龍騰光電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顯光電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蘇州大學、C9高校在蘇州的研究院所等機構開展研發合作。鼓勵并適當支持頂尖高校院所與電子信息企業聯合成立面向“卡脖子”工程和顛覆性技術領域研究的科研機構。
三是推動昆山綜合保稅區與蘇州自貿片區政策聯動,強化電子信息產業鏈的全球鏈接。借助蘇州自貿片區開放優勢和市域一體化發展模式優勢,吸引一批國際設備材料企業落戶昆山。針對昆山電子信息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吸引更多日韓電子信息設備材料企業進駐,進一步提升本地電子信息產業鏈的完整性。強化昆山開發區、高新區與國際電子信息產業鏈的聯系。借助緊臨昆山綜合保稅區的區位優勢,探索設計、制造、封測全產業鏈保稅模式。在綜合保稅區支持成立電子信息跨國公司離岸研發中心和制造中心。
四是強化電子信息生產的低成本優勢,強化電子信息產品的全球競爭力。進一步通過智能工廠、“黑燈工廠”的建設,降低電子信息企業生產成本,彌補人工與土地成本較高的不足,從而提升昆山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積極打造“元宇宙+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
□西交利物浦大學西浦智庫助理教授 王雪純
元宇宙是指超越一切物質和非物質而存在的“靈境”,是一種可以將自然人、機器和信息源聯結并嵌入發展的境界,而這虛實之間的聯結點就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ICT)。“十四五”期間,國家層面有關促進元宇宙產業發展的政策逐步出臺。各省市結合自身產業基礎,正積極規劃和探索與元宇宙產業的結合點。昆山對元宇宙產業的思考和布局卻尤為特殊。具體來說,昆山培育元宇宙產業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行遠自邇,深耕智能穿戴。根據《昆山市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除元宇宙底層技術所需的各類核心元器件之外,昆山還將重點發展智能穿戴系列產品。智能穿戴是人類進入元宇宙的必要工具和媒介橋梁,是實現元宇宙終端應用的第一步。昆山重點布局智能穿戴,不僅可以拿下元宇宙產業的第一桶金,更為后續產業鏈主動性和標準話語權筑牢根基。
二是適逢其會,配合“智改數轉”。昆山正在不斷優化其ICT產業“智改數轉”生態,已經建設出一批效益顯著的智能工廠。“智改數轉”的核心環節工業互聯網正是工業元宇宙的重要基礎設施。昆山ICT產業已經通過前期的“智改數轉”工作不斷更新其對工業互聯網的意義認知和需求要點,這正是后期發展工業元宇宙的必要條件和知識場域。
昆山擁有其他區域難望項背的ICT產業基礎。正如業界所說“元宇宙發展到什么程度,取決于短板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昆山現有的ICT產業集群力量和“智改數轉”帶來的更新升級,正是蓄力突破元宇宙短板技術的最佳窗口。其中,把握智能穿戴市場,建議盡快圍繞終端外設領域打造核心產業園,并落實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貿等應用場景。利用“智改數轉”經驗,建議元宇宙產業與ICT產業緊密溝通交流,將對工業互聯網、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的需求突破落地,建設一批“元宇宙+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工程,努力造就一個“打造元宇宙產業看昆山”“發展元宇宙產業來昆山”的強勢未來。
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昆山市委黨校干部培訓科副科長 吳艷萍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同時也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它發揮著“牽引者”作用。昆山是全球3C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已構筑一條總產值達60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快推進電子信息行業數字化轉型,直接攸關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健全智改數轉指導服務體系。以定制化個性服務為特色,聚焦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應用難點問題,對龍頭企業開展“一對一”指導,對面廣量大中小企業開展免費診斷,提高診斷方案轉化實施率。拓展診斷服務渠道,鼓勵本地龍頭企業剝離相關技術業務,深耕“家門口”市場,打造一批品牌化、專業化服務商。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大貸款貼息、技改獎補等激勵力度,將智改數轉項目納入綜合風險池,撬動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以電子信息產業為重點,常態化開展主題沙龍、圓桌會議等活動,宣傳典型案例、解讀相關政策。
二要實施智慧工廠梯度培育工程。對仁寶、友達、立臻等電子信息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創新應用離散型、流程型、網絡協同、遠程運維服務等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勵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培育一批“燈塔工廠”。對中小型企業,瞄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領域數字化需求,加快建設中小企業智改數轉云服務平臺,推廣低成本、模塊化的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打造若干典型應用場景,建設一大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同時,支持“鏈主”企業、第三方機構等構建平臺生態,開展協同采購、協同制造等應用,提高產業鏈協作效率和供應鏈一體化協同水平。
三要搭建智能制造數字賦能平臺。選取電子信息行業率先開展試點,加快推進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輸出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創建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鼓勵具備條件的龍頭企業向平臺化轉型,出臺專項政策支持電子信息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可復制的“5G+工業互聯網”樣板工程和典型場景。構建高質量網絡基礎設施,加快5G基站建設,積極爭取基站建設資源,切實化解基站建設中的難點、堵點。加快光纖網絡擴容,優化骨干網絡結構,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傳輸系統,持續提升網絡帶寬和治理。
(蘇報記者 弓璽 馬玉林 王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