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培凌
農村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領導者和根本保證。農村基層黨建,要胸懷“兩個大局”,聚焦鄉村振興,凝心聚力、務實圖新,爭取各項工作的齊頭并進、全面進步。
改進學習成效,堅定信仰信心
如何加強和改進農村基礎黨建的學習實效,一直是老大難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常態化學習機制不全、高水平學習資源不多、自主性學習熱情不足和客觀性學習環境不佳。為了改進學習成效,需要建章立制獎懲激勵,讓學習成為硬性規矩;需要上下求索集聚資源,讓學習能夠厚積薄發;需要豐富內涵創新形式,讓學習提升思想境界;需要移風易俗營造氛圍,讓學習成為潮流時尚。只要想學習,就不會被“時間不夠”所影響,不會被事務纏身所羈絆,不會被外界浮華所浸染。面對鄉村振興偉業,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用心學習起來,才能深化認識、提高站位、開闊眼界,才能真懂、真信、真干,才能科學謀劃、統籌兼顧、全面推行。
牢記服務宗旨,踐行使命初心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是為了人民。只要有利于農業的高水平發展、有利于農村的高標準建設、有利于農民的高質量生活、有利于鄉村振興的順利推進、有利于人民群眾獲得切實好處,農村基層黨建就要念茲在茲、唯此為大。當然,這種“有利于”絕不是想當然、自以為,要沉下心來、俯下身去,聽民聲、解民情、問民需、紓民困,并在此基礎上敢作敢為、親力親為、盡力而為。有沒有為人民服務,也將是農村基層黨建成功與否、效果如何的檢驗標準。
開拓創新路徑,謀求特色立身
隨著鄉村振興在全國各地全面推進、方興未艾,“先進榜樣”“優秀典型”“成功模式”經常見諸媒體。對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可能會感同身受、心領神會、如獲至寶,進而選擇跟風從眾、起而效尤、生搬硬套。這恰是鄉村振興的大忌,也是農村基層黨建的大忌。為黨建增色、為“三農”探路、為振興開篇,都應該著眼客觀實際、瞄準現實需求、選擇自身道路。別人走的,僅供參考;已經有的,只可借鑒;自己創的,才是王道。當然,這種創新,絕不能拍腦袋決定、拍胸脯允諾、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而要圍繞大局做實事、基于實際走新路、根據實效促發展,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營造廉潔生態,實現氣正風清
公生明,廉生威。要帶著鄉親們開新局、干事業、謀發展,必須有一個廉潔的組織、一支廉明的隊伍、一方廉正的氛圍。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多學黨紀國法,知道底線紅線,保持敬畏之心;要多看反腐案例,知道結局后果,保持警醒之心;要多設制度堤防,防止貪腐滋生,保持審慎之心;要多讀經典文獻,積累正確認知,保持勤勉之心;要多做良行善舉,陶冶淳厚鄉風,保持仁愛之心。通過用理想引領、用奮斗驅使、用制度約束,實現黨組織和黨員廉潔如初,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發揮。
提升效能意識,助力鄉村振興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面對鄉村振興的大好前景,面對上級組織的支持信任,面對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有明確的自知、高度的自覺和堅定的自信。要洞悉本村本寨、一家一戶的全貌和細節,把村情摸清,把“家底”盤清、把問題查清、把目標分清、把思路理清、把規劃廓清、把措施定清、把路徑看清。最終,要將規劃付諸實踐、藍圖變成現實,說到做到、兌現承諾、惠及鄉親,尤其要真心實意地幫百姓解決操心事、煩心事、鬧心事。為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沉心靜氣、深查細究、動真碰硬,必須綿綿發力、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作者系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