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云 周義程 張雪峰
基層小微權力雖微,卻是任重而道遠的民生保障工程。通過加大懲治群眾身邊“蠅貪”工作力度,從嚴查處“蠅貪”“蟻腐”問題等關鍵舉措的實施,蘇州工業園區小微權力監督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蘇州工業園區紀工委基于自身層面的反思剖析與他山之石的經驗學習,也深刻認識到當前還存在短板。
“蠅貪”“蟻腐”是基層群眾長期以來反映最集中、最強烈的問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蠅貪”。蘇州工業園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加強對基層小微權力全過程監督方面始終敢于爭先,干在實處。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紀工委聯合蘇州大學專家學者深入開展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工作調研,通過走訪園區基層監督點位、召開專題座談會、赴深圳等地交流考察學習,全面梳理總結園區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工作的實際成效與現實瓶頸,借鑒國內外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工作先進經驗,著力探尋進一步提升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工作效能的科學路徑。
園區小微權力監督看點在哪里?
在推進監督下沉落地、深入基層一線的過程中,蘇州工業園區紀工委監察工委高度重視基層小微權力運行風險的防范與管控。一方面,以小微權力專項整治作為推進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工作的重要著力點,研究制定《關于開展蘇州工業園區小微權力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通過動員督促各單位對照集中專項整治重點內容和工作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與具體工作方案,構筑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監督體系,建立起發現問題、嚴明紀法、整改糾偏、深化治理的監督閉環。另一方面,著力打造具有開發區特色的小微權力監督體系,充分利用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專項整治)等形式強化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工作,做到精準發現問題、精細找出癥結、精確作出處置,綜合運用一系列創新性舉措,有效提升了小微權力監督實際效能,初步形成了小微權力監督的園區樣本。
一是全面排查風險點,著力提升小微權力清單規范化程度。蘇州工業園區圍繞基層小微權力治理和小微權力運行的關鍵環節、重要節點,系統梳理廉潔風險點,厘清小微權力事項及小微權力運行流程規范,并對小微權力清單進行動態調整、實時更新,做到小微權力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權力。截至目前,各部委辦局、功能區、街道梳理小微權力598項,以權力運行和工作流程為重點,排查廉潔風險1019個,完善風險防范措施1640條。
二是建章立制扎籠子,著力提升小微權力運行有序化程度。圍繞推進標本兼治、構建長效機制的目標,蘇州工業園區積極敦促各級各部門圍繞小微權力監督,結合自貿區蘇州片區制度創新實踐,建立健全車輛使用及管理制度、輪崗交流制度、網格互查制度、集體通案制度、定期清網制度、信訪監督制度、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等一批接地氣、易執行、效果好的制度。同時,深度開展制度執行力檢查評估,確保與小微權力監督相關的各項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和落地見效。
三是大數據技術賦能,著力提升小微權力體系智慧化程度。蘇州工業園區創新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監督,在充分發揮園區科技優勢的基礎上,立足本區域本系統本單位小微權力事項特點,積極構建信息化監督模型,如推動高貿區開發CRM客戶管理系統廉政模塊,助力行政審批局實現“在線督查”,協助“金雞湖國際會客廳”信息化企業服務平臺模塊納入廉勤監督、廉政宣教等內容,全方位提升智慧監督實效。
四是動態緊盯全過程,著力提升小微權力監督精準化程度。園區緊盯小微權力運行中的“重點人”“重點事”,突出問題導向,并規范問題線索管理,認真抓好線索處置,形成全程指導、跟蹤督辦的全過程監督鏈條。監督室組織人員對各級單位推進小微權力專項治理工作情況以及日常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已累計發現問題線索82條,其中國企涉及12條、街道涉及70條,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做到快查快辦快結,實現監督檢查全覆蓋與精準化。
小微權力監督機制如何再完善?
基層小微權力雖微,卻是任重而道遠的民生保障工程。通過加大懲治群眾身邊“蠅貪”工作力度,從嚴查處“蠅貪”“蟻腐”問題等關鍵舉措的實施,蘇州工業園區小微權力監督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蘇州工業園區紀工委基于自身層面的反思剖析與他山之石的經驗學習,也深刻認識到當前還存在工作人員能力較為有限、權力監督合力尚未充分形成等短板。未來,蘇州工業園區小微權力監督工作如何繼續在機制方面加以完善,確保基層小微權力在制度化的軌道上運行?
其一,扎牢制度“籠子”,健全工作機制。一方面,在流程監管方面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增進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管,規范資金審批、管理、監督等工作流程,確保基層小微權力在制度的軌道上運行。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公開公示力度,強化集體資產管理,健全議事規則和工作規則,在確權、曬權、督權、制權四個方面,深入推進規范運行、公開公示、監督考核、責任追究等小微權力監督工作流程及機制的細化完善。
其二,凝聚多方合力,提升監督質效。一方面,持續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強化監察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力量的協同協調,持續探索完善大數據賦能紀檢監督工作機制,構建上下聯動、橫向聯通的監督格局,不斷拓展監督執紀的深度、廣度。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社區紀檢委員、廉勤監督員“哨站”作用,鞏固片區協作、交叉監督、提級監督等做法,織密三級立體式小微權力監督網,凝聚合力、精準發力。此外,通過開展“訪廉問廉直通車”等方式現場收集群眾訴求,實現監督下沉落地,提升群眾參與基層監督的積極性。
其三,聚焦重點領域,強化專項治理。一方面,持續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等群眾關心的領域,會同有關職能部門,深入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治理,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另一方面,靈活選取小切口,從民生補助資金發放、慢性病卡辦理、集體資金管理等事項入手,嚴肅查處貪污侵占、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等行為,堅決斬斷伸向群眾利益的“黑手”,繼續糾樹并舉,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其四,推進隊伍建設,保障履職能力。一方面,強化基層紀檢監察隊伍建設,通過片區一體化管理,有計劃地抽調基層紀檢監察干部跟班交流鍛煉,參與重要執紀審查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和履職能力。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業務技能的培訓,增強紀檢監察干部的紀法知識和調研能力。同時,圍繞監督委員會職責,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政策理論和監督工作業務培訓,提升社區監委會主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吳云云系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周義程系蘇州大學東吳智庫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雪峰系蘇州工業園區紀工委監察工委案件審理室(研究室)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