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 川
網絡文明建設的主體是億萬網民,每一位網民都是網絡文明建設的縮影,網民既是網上精神家園的滋養者,更是網上精神家園的塑造者,要以個體行動助力網絡空間的生態凈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把網絡文明作為網絡強國建設重要任務,以網絡文明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為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視頻講話中指出,要“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促進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充分展示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積極推動文明傳承發展,共同建設網上精神家園”。以網絡文明引領構筑網上精神家園是新時代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式,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課題。
網絡文明為網上精神家園建設提供理論引領。網絡文明作為互聯網時代文明的新形態,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網絡強國建設中的重要領域。通過網絡文明建設引導網絡輿論,凝聚網民共識,凈化網絡生態,增強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和領導權,為網絡強國建設提供精神支撐。根據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網絡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工作的新空間和新方式。凝聚十多億網民的思想共識,塑造網絡空間的良好生態,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網絡空間精神文化生活,勢必要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以黨的創新理論團結凝聚億萬網民,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引領力和凝聚力,提高億萬網民的網絡素養,推動文明辦網用網上網。
網絡文明為網上精神家園建設提供豐厚滋養。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完成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刻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的時代特征,深刻認識在互聯網時代,信息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移動化、虛擬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生存方式。在線辦公、在線消費、在線娛樂、在線交友、在線學習等,已經成為億萬網民在網絡空間生產生活的常態。根據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84億人,占網民整體的82.0%。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44億人,網民使用率達到96.8%。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生活已經深度嵌入現實生活,虛擬與現實之間深度交互,網民成為大家的共同身份,網絡生活已然構成人們的生活方式,網絡化成為人類生存方式的重要體現。億萬網民在互聯網空間享受精神文化生活,開展精神文化活動,豐富精神文化世界,增強精神世界力量,勢必需要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傳播網絡文明理念,培育網絡文明風尚,弘揚網絡新風正氣,創造更多健康有益、豐富有趣的網絡內容。
網絡文明引領構筑網上精神家園要注重文化培育。網絡空間是人們交往交流、創新創造的虛擬空間,更是思想碰撞、觀點交流、精神互動的文化空間,網絡文化是人們在互聯網時代塑造形成的新的文化樣態。只有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加強網絡內容建設,豐盈網絡文化成果,強化價值觀導向,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充沛正能量、高昂主旋律,才能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營造健康向上、崇德向善、創新卓越、遵守法制的網絡文化氛圍,創造更有價值更有內涵更有影響的網絡文化作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網絡空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蘇州注重網絡文化浸潤,把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作為基礎工程,搭建“網鏈蘇州——江南向Wang”蘇州市網絡文明生態園,推出“網絡文化季季紅”“正指導工作室”“百企百善”“蘇州IP”等,以數字化賦能網絡文化,助力紅色文化、蘇州優秀文化觸網上網,推動網絡文明深入人心。
網絡文明引領構筑網上精神家園要注重實踐養成。網絡文明建設的主體是億萬網民,每一位網民都是網絡文明建設的縮影,網民既是網上精神家園的滋養者,更是網上精神家園的塑造者。網絡文明建設需要億萬網民在網絡空間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抵制虛假不良信息,提高網絡文明素養,以個體行動助力網絡空間的生態凈化。蘇州積極建設網絡文明素養實踐教育基地,建立正能量網絡名人庫,舉辦蘇城網絡達人懇談會,開展“蘇美”“蘇巧”“蘇風”等正能量風尚評優,開展“文明隨手拍”“文明曝光臺”線上活動,積極參與中國好網民、網絡公益達人等網絡文明代言人等推選活動,引導帶動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習先進典型,在實踐養成中提高網絡素養。
網絡文明引領構筑網上精神家園要注重協同治理。網絡空間涉及網民、政府、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網絡文明需要網絡多元主體在網絡空間協同治理,履行各自責任,共同參與網絡生態治理,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要在堅持黨管互聯網的領導原則下,政府履行主導和監管責任,加大網絡文明建設力度,強化對網絡空間的監管;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踐行主體責任,創作更多優質的網絡產品;學校、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網絡文明建設,共同履行參與責任,共同塑造網絡生態;網民加強自我責任,自覺提高網絡素養,規范網絡行為,助力網絡空間的風清氣朗。蘇州持續深化網絡綜合治理,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印發《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全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友自律的綜合治網格局。建立網絡文明聯席會議機制,將網絡文明建設融入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塑造“全城發力、全域聯動、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激發網絡文明建設內生動力,實現網上網下文明建設互促共進、融合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蘇州基層黨建研究所研究員、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