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中區委黨校課題組
產城融合伴隨我國城鎮化進程而出現,是城鎮化進程的必然趨勢。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提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就業的需求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挑戰,生活的需要對城市規劃提出了要求。2011年張道剛率先在決策咨詢報告中提到“產城融合”。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中開始凸顯“人”這個要素,產城融合逐漸走向產城人融合。
產城人融合發展是產城融合“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體現,是當前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然選擇,新城在頂層設計上秉持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能夠避免傳統模式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出現的載體過剩、人口紅利減弱以及生態惡化等問題。
“以人為本” 產城人融合發展規劃設計
新城產城人融合發展要將“人”作為產業和城市規劃的關鍵要素,將產業布局同城市規劃進行對接,策略設想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產聚人
做好產業定位。做好當地及周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向研究,實現錯位發展。緊盯前沿行業,創造高品質就業崗位,建立主導、特色產業,形成區內發展優勢,提高就業吸引力。
強化政府主導。加強產業招商。對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實行分層次招商,積極融入產業圈、帶、軸,完善產業鏈條。打造良好營商和營智環境,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打造人才生態鏈。
完善配套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產業提供成果轉化、運輸倉儲、貨幣保險等服務,促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滿足居民日常體育、文化、零售、餐飲等需求。
(二)以城留人
合理空間布局。及時更新城區界面,減少空間對發展的制約。合理規劃職住空間,產業和居住用地占比上保持合理區間,空間上保持適當距離,實現生產效率和生活幸福雙提升。
完善基礎設施。配置排水、電力、通信等基本設施,休閑娛樂、醫療衛生等生活設施,并構建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持久有力支撐,展現以人為本城市發展觀。
優化生態環境。加強城市生態治理,為居民提供綠色生活環境。推動綠色與產業的轉化,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新路子,建設以人為本的可持續低碳城市。
實踐:吳中太湖新城產城人融合互動
吳中太湖新城以全局規劃起筆,將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蘊含其中,近些年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越發突出,聚力打造“以人為本”高質量發展的新城樣板。
(一)一張藍圖繪到底,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逐步深入
吳中太湖新城以“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態后業態、先配套后居住”為理念,以“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活”為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始終將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蘊含于規劃設計和發展進程中。近年來,出臺《太湖新城規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政策,進一步將藍圖繪精、繪細。成立蘇州太湖新城吳中管理委員會、實行政區合一的管理體制、調整領導班子,一系列動作努力將藍圖繪優、繪實。
(二)以產興城,以業聚人,打造高水平產業集群
清晰產業賽道。一是立足本土。結合產業布局和入駐企業的發展情況,緊盯四大主導產業和三大未來產業。瞄準三大產業創新集群,明確數字經濟發展賽道。二是搶抓機遇。借助圈帶交匯區位優勢,蘇州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新布局,著力打造“吳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做好擇商選資。一是放大以商引商、以資引資連鎖效應。今年以來,一批區域性、功能性企業總部相繼簽約落戶,一批總部基地紛紛開工建設,總部經濟態勢向好。二是優化公共生活配套產業。圍繞服務長三角區域級的產業擇商選資,滿足居民多元細分需求。
搭建載體平臺。一是打造科創載體空間。分類規劃六大特色產業載體,高水平搭建科創平臺。二是落實各項服務配套。搭建集多種業態,多種消費場景于一體的配套載體,全面提升新城公共服務能級。
(三)以城聚產,以城化人,提供高品質城市空間
明確城市布局。整合土地資源,新城內職住比超2∶1,為產業發展騰留空間。構建“一芯一廊一灣一谷”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劃定三大多功能復合發展生活片區以及兩大特色片區,明確城市布局。
強化城市管理。一是搭建智慧城市系統。以十大子系統為支撐,實現城市信息集約化管理共享,提升新城管理精細化水平。二是構建道路交通體系。搭建地面地下立體交通網絡,通達各地;規劃“三橫三縱”主干道交通網絡,提升新城的人流承載力。
做優城市生態。施行東太湖綜合整治工程,打造生態景觀帶、開放空間帶等設施,體現綠色節能環保的城市特色,擦亮綠色城市名片。
未來:匯人才,展形象,實現跨越式發展
產城人融合發展核心在人,人口數量和素質決定著新城發展質量。盡管吳中太湖新城現有人口數量已超規劃,但行業所需高素質人才規模還有待擴大,城市人氣還有待提升。需在現有發展基礎上聚焦行業所需,匯聚專業人才;樹立城市品牌,展現城市形象,乘勢而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聚焦行業所需,匯聚專業人才
各大板塊差異式發展下,吳中太湖新城聚焦吳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建設,全力打造吳中數字經濟標志性集聚區。
第一,堅持產才融合。加強東吳人才計劃與主導產業的協同發展,提升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的匹配度和融合度,切實發揮人才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第二,搭建育才載體。緊盯數字經濟發展方向,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布局人才發展平臺,精準招引總部項目,推進產業載體和產業項目建設。
(二)樹立城市品牌,展現城市形象
圍繞聚人氣、展形象的要求,通過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和服務招引人的同時留住人。將城市品牌立起來,將城市形象展出去,將城市口碑留下來。
第一,打造城市品牌。以吳中太湖新城青年藝術節為契機,結合人群、場景,分類分層次開展露營、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打造城市活動品牌;以商業地標、文體地標為載體,放大宣傳招引效應,打造城市地標品牌。
第二,完善城市配套建設。打造“一站式、一街式”鄰里共享中心,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完善“四橫四縱”主干路網,打造一體、便捷、品質化公共出行。放大“智慧、綠色”城市名片,滿足人的上層需求。
高質量發展是以人為核心的發展,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吳中太湖新城高質量發展要全面聚焦人這個源頭終點,將“產”“城”“人”三者置于同等地位考量,大力推進產業創新集群和城市能級提升,正向循環為域內居民的高品質就業和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