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 華 范忠駿
產學研深度融合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內容,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新發展格局下更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以企業為主體,加速創新要素集聚,構建協同高效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強調,高科技園區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承擔著重大而光榮的歷史使命,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目前,蘇州在境內A股上市的公司總數已達217家,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后,第五個擁有200家境內A股上市公司的城市。在這217家上市企業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占比近90%,成為“蘇州板塊”閃耀資本市場的科技“硬支撐”。產學研深度融合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內容,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新發展格局下更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以企業為主體,加速創新要素集聚,構建協同高效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這是蘇州推進高質量發展、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課題和必答之題。
不斷夯實發揮企業主導作用的政策基底盤
產才融合發展是蘇州人才工作最鮮明的特色。2022年,蘇州全市新增一流領軍人才2600名、新增院士3人、國家級人才100人,連續11年獲評“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近年來,蘇州著力從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人才培養平臺、實施人才創新激勵、搭建人才展示平臺、構筑創新叢林生態等方面搭臺筑基,強化政策創新,探索推廣“揭榜掛帥”,合理“設榜”、廣泛“發榜”、有效“選帥”、大力“兌獎”,創新以企業為主導的科研組織形式,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和頂尖科學家負責制等試點,在重大項目組織上賦予核心科學家主導權,企業、科研機構和領軍人才等各類主體支配資源的自主權得到有效釋放。
面向未來,政府部門更要積極轉換視角,政策構建應有利于不斷增強企業主導作用發揮。圍繞增強人才引育能力,應賦予企業在人才招引使用方面的更大靈活性和自主權,進而提升企業參與產學研的內在動力;圍繞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應支持企業持續加大技術創新研發投入,進而提升產學研融合整體效能;圍繞政策環境營造,應支持推動更多高水平創新人才向企業集聚,讓企業有實力牽頭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在產學研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加快構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聯合體
以企業牽頭建設技術創新聯合體成為近年來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從蘇州的實踐來看,創新聯合體一般由行業領軍企業或龍頭企業主導,聯合產學研各方,通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平臺、中心、實驗室等形式開展聯合創新活動。目前,蘇州已先后組建13家市級企業創新聯合體。在這些聯合體的龍頭企業中,有10家是上市企業,2家是中國民企100強,4家是專精特新企業,均為各行業的“明星翹楚”,通過“抱團”,共同攻克“卡脖子”難題。這種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能級科研機構為主體構建的創新聯合體,實現了載體平臺的共建共享,推動了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有力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技術的提質升級。
立足新發展格局,深化創新聯合體建設,應從資源配置、創新協同、成果轉化等方面真正實現企業主導。圍繞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應著力推動跨領域、跨學科、跨產業技術集成創新,進而有效整合全市乃至更大范圍優勢資源,形成資源共享的“一盤棋”;圍繞提高創新協同效率,應高效促進政府、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關金融服務機構等各方力量的協同配合,由各要素的“物理集聚”實現價值共創的“化學反應”;圍繞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有效形成科技與產業相結合的“全鏈式”研發和成果轉化模式,實現科研平臺與企業生產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動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的有效落地,切實解決科研和經濟“兩張皮”問題。
持續探索創新產學研一體化的協同新路徑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其本質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力,是對生產力內在要求認識論上的新躍遷,為蘇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年9月,蘇州市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工作意見》。近日,江蘇省政府也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力爭到2035年成為全球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和發展高地。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作為全國開放創新的排頭兵,園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以蘇州實驗室為龍頭的一批國家重大平臺和項目加速建成,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總產值超3600億元,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新模式。
面對“走在前、做示范”新的根本要求,應著力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構建,探索產學研融合發展新思路。以激發鏈主企業策源創新構建產學研合作新生態。今年10月,園區百圖生科與賽諾菲達成突破性戰略合作,共同開發用于生物治療藥物發現的AI模塊,有望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總交易額,成為蘇州打造新型生物計算產業集群、構建信息技術和生命健康融合創新核心策源地的成功案例。以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推進產學研融合新發展。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依托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形成完整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產生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并在國際上率先突破6英寸單晶襯底等一批前沿技術,實現了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五鏈”深度融合,為全市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打造出新的樣板。以促進案例可復制可推廣實現產學研協同新路徑。全市各板塊著眼于地區發展鮮明特色,不斷激活教育、科技、人才、資本等各類要素,成為賦能產業創新集群成效最為明顯的城市之一,探索出以高端人才為引領、創新型領軍企業為支撐、產學研協同創新為導向的新路徑,為培育新質生產力、開辟產學研融合新賽道提供了蘇州方案。
★作者錢華系中共蘇州工業園區工委黨校處長、高級工程師、講師;作者范忠駿系中共蘇州工業園區工委黨校處長、講師。本文系全市黨校系統2023年度協作課題《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路徑探索與實踐——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