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王嘉言
蘇州正在加速“護心”行動。作為蘇州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專家咨詢會的一個“彩蛋”,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區社區規劃師舉行了聘任儀式,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鄧東受聘為總顧問規劃師,另有近50位專家受聘為片區規劃師,規劃師制度將更好發揮多元主體在古城保護更新工作中的作用。
“古城是蘇州的心臟”,這是與會專家的共識。蘇州古城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承載著蘇州歷史文脈,也是無法復制、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尤其是平江片區,基本保留了蘇州一直以來“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近年來,平江片區在歷史風貌保護、社會結構維護、實施操作模式等方面表現突出,不但讓古城得到了妥善保護,也讓古城變得更加美麗。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古城保護更新也是如此。其中,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規、城市規劃以及設計規范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光靠某個部門、某部分人單打獨斗是不行的,需要通過多方協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方式來實現。專家咨詢會是一場以務虛為主的頭腦風暴,需要以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讓這些有價值的新思維、新觀點轉化為彰顯保護古城擔當作為的現實圖景,給“蘇州之心”增添強勁動力。
做好古城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工作,首先要樹立“大蘇州”理念,打開格局,面向歷史城區、“四角山水”的自然系統、全市域江南水鄉風貌保護三個圈層,推動古城形態、神態、生態相輔相成。與此同時,眼光還要放大、放遠。蘇州要站在文化自信自強的高度,結合引領示范的責任,進一步保護、傳承、發揚蘇州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貢獻古城保護的蘇州方案,提供展現中國文化自信自強的蘇州樣本。
古城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工作必須落到實處、注重實效。當前階段要圍繞“城”“產”“人”三個方面重點發力,具體而言,就是瞄準城市更新做好“城”的文章,聚焦產業發展做好“產”的文章,聚焦“蘇式生活”做好“人”的文章。此次社區規劃師制度的設立,可以充分利用專家資源,為蘇州古城的規劃建設工作出謀劃策,在規劃技術層面做好領銜、協調、把控、督導工作,從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跟蹤保護和更新工作,打通規劃落地“最后一公里”。
做好古城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工作,還要敢于創新、勇于突破。蘇州將以社區規劃師制度的實施為起點,引導更多古城居民、社會組織參與進來,讓城市居民從旁觀者變成古城保護的參與者、推動者。在此之前,蘇州已開始注重發揮市場作用來推動古城歷史文化的全方面傳承保護,致力于讓“沉睡的遺產”變成“鮮活的資產”。去年,蘇州古城內就全新打造了金普頓酒店等12個載體,活化利用了中張家巷29號等8個古建老宅,閑置載體盤活率超過了90%。充分調動公眾參與古城保護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這也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題中之義。
“探路者”必須勇于擔當。蘇州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勾畫現代化”的殷切期望,如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古城保護經驗,意義重大、責任重大。社區規劃師制度是蘇州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一個創新探索。希望各路專家懷著敬畏之心,為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守住底線,當好古城保護更新的“引路者”、規劃設計的“參與者”、項目實施的“監督者”、社情民意的“傾聽者”、相關政策的“宣傳者”,探索出新時期古城保護與更新的“蘇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