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楊 仲
一個地方發展得好不好,地方干部的狀態、能力和作風很關鍵。“敢”字當頭、“干”字為先,干部首先要敢想、敢干、敢當、敢為人先。作為推動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廣大干部是“沖鋒陷陣”的生力軍和主力軍。蘇州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中肩負著“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重任,各級干部責無旁貸,使命光榮。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蘇州如何干出好勢頭、干出新業績?如何進一步擦亮干部“敢為”的底色?
錨定爭先進位創一流,提高干部“敢為”標準。當代干部既生逢其時又責任在肩,蘇州作為經濟大市、工業大市、開放大市、人口大市,在先行探路的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挑戰會比別人更早、更多、更復雜,不少領域需要探索實踐、不少方面需要攻堅克難。顯然,作為“探路者”,蘇州干部敢為的標準更高,這就期待蘇州干部要更加以敢為善為的姿態率先破題解題。一方面,迫切需要把胸有謀略懂專業、事業為上肯攀登的干部大力選出來、用起來;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廣大干部通過學習充電克服“本領恐慌”和“能力危機”,努力提升戰略眼光、專業能力、干事本領,不僅敢謀敢為更善謀善為,以昂揚的斗志,勇爭一流、追求卓越的行動破難題、解新題。
優化機制體制強擔當,營造干部“敢為”環境。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要通過選人用人導向與制度真正讓敢于負責、敢闖敢試、敢走新路、敢開先河、敢抓善成的干部有舞臺、做主角。讓有實績的人“有帽子”、做虛功的人“打板子”,不斷釋放“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強烈信號,強化干部的擔當意識。“敢”意味著要創新、要突破,這種精神尤其需要鼓勵與呵護,要營造“敢”的良好環境促進干部敢為。比如要更大力度實施容錯糾錯、更大力度開展澄清正名、更大力度做好廉潔風險備案,用活“鼓勵激勵”方法,提供“試錯”機會,為“敢為”干部撐好腰,讓“敢為”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勇闖“深水區”、敢啃硬骨頭。
堅持從嚴律己守規矩,筑牢干部“敢為”底線。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廣大干部唯有“敢為”才能大有作為,但是“敢為”絕非亂為。對于廣大干部來說,勤政是天職,廉政是底線,在發揮干事創業引領、用心用情送服務的同時要做到“親而有界、清而有為”。作為基層一線和干部群眾的“服務員”,廣大干部不僅要堅決摒棄“庸懶散拖”作風問題,還要堅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做到擋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既要敢作為,又不亂作為。蘇州干部在敢當現代化建設“探路者”的同時要在清正廉潔上作表率。在堅持新時期干部“敢為”標準的同時,蘇州要大力選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干部,大力選用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強的干部,防止敢為善為異化為恣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