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望 路
“拼經濟”,已成為兔年開春的最強音。不久前,蘇州市印發《關于推動經濟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12個方面55條“干貨”新政,用“真招”和“實招”為企業賦能,助力企業釋放“敢干”新動能。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當好“店小二”,主動服務企業發展,是蘇州打造“最舒心”營商環境的寫照。把疫情的影響努力降到最低,清楚地了解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切實有效地提出應對之策,這既是“敢干”的動力源,也是“敢干”的發力點。
蘇州是全省經濟的“壓艙石”,廣大企業是蘇州經濟的“頂梁柱”。面對新的發展形勢與要求,助力企業“敢干”,就是要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企業找準定位、優化布局、做強實力。同時要進一步降低市場門檻、解決隱性壁壘,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市場參與機會。服務外資企業發展,還要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為企業投資發展創造最有利條件,健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機制,充分釋放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創造能力。當前,為企業賦能添力,需要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激發廣大企業發展的澎湃活力。
讓企業釋放“敢干”新動能,就要弘揚企業家精神,讓廣大企業扎根蘇州大展宏圖。企業家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在創業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企業的持續發展也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助力企業突破自我,傳承“敢干”的基因,尤其需要創設一個鼓勵發展的寬松環境。如,鼓勵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推動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做到世界一流,不能缺少政策、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只有培育出助力企業家走上更高平臺的“沃土”,才能長出更多的參天大樹。
讓企業釋放“敢干”新動能,還要助力企業尋求發展機遇,優化企業發展生態。企業發展所遇到的困難,應該成為做好服務的發力點。不久前,蘇州相關部門主動包機赴歐洲洽談合作項目,就是很好的實例,只有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路徑,更好激發發展的新活力。再如,為解決春節后的企業用工問題,蘇州各地的“春風行動”就為企業送去了溫暖的“春風”,助力企業及早及快復工。缺啥補啥,發展的生態持續得到優化,企業發展的潛力就會迸發出來。
讓企業釋放“敢干”新動能,尤其需要提供更加優質的“蘇式服務”,幫助企業獲得更強的發展信心。企業的類型不同,發展的條件與路徑也不同,加強對總部經濟、樓宇經濟、上市企業、新興服務業、個體工商戶等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就要深入了解企業的不同情況,用“滴管式”服務,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助力企業在爬坡過坎后獲得發展新機遇,迎來發展新空間。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蘇州為企業發展創設環境,就是為了激發企業發展的更強動能,引來滾滾“清泉活水”。時代的發展,為蘇州帶來了新機遇與新挑戰,只要廣大企業迎難而上,保持“敢干”的姿態不斷奮進,就一定能超越自我干出一番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