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蘇州,只有交通通暢才能心情舒暢。本周日起,蘇州試行重點景區雙休日、法定節假日旅游換乘和公交接駁,并配套臨時性交通管控措施,保障出行的市民和游客盡可能不會因道路擁堵而導致出行體驗變差。
今年春節以來,旅游經濟持續回暖,非節假日市區19處熱門景區旅游人數屢創新高。老字號、網紅店門前排長龍,名店吃飯要候號,停車場里等空位……“煙火氣”不僅回來了,而且回來得特別猛烈,人多、車多、交通擁擠正在變成一種常態?!度f萬沒想到,這是正月十一的蘇州!蒙了!》此篇推文在微信朋友圈中一度被熱轉。它講述的就是一個正常工作日蘇州街頭人擠人景象:各大景區依然爆滿,各種消費場景仍在上演,平江路人被擠到走不動,山塘街人流一眼望不到頭。鑒于此,有網友奉勸:來蘇州景區,千萬別開車,開到哪都是堵。很顯然,不怕人多,就怕路堵。各種各樣“堵”的場面,反過來很可能會打消人們的出門意愿,也將影響蘇州文旅產業的復蘇和興旺。
道路資源緊缺是蘇州市區的一種“先天不足”。多年來,圍繞緩解交通擁堵問題,蘇州一直都在努力。一是大力推進“公交優先”戰略,為市民公交出行、綠色出行創造有利條件。去年蘇州市區公交市民滿意率為86.4%,尤其是在提升線網覆蓋和服務方面,新辟的地鐵接駁線和通學公交線受到市民乘客的一致好評。二是深挖潛力,盤活零星資源,比如,為緩解停車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蘇州甚至建設了國內直徑最大沉井式車庫等具有開創性意義停車設施??梢哉f,技術的、管理的“十八般武藝”統統派上了用場,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停車難。三是借力科技,盡可能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蘇州市交通運輸應急指揮中心(TOCC)平均每天可以產生512TB的視頻存量和4200萬條衛星定位數據。從交通量、車速、擁擠度,到客貨車占比情況、收費站及進出省界通道的車流量、G204流量等,一目了然?;诖髷祿姆治鼋Y果,相關部門可對反復觀測到的擁擠路段,加強有針對性地巡查,從而制定有效管理機制,以消除安全隱患,提升出行體驗。
商貿業、文旅業說白了就是流量經濟、人氣經濟,只有客流量大、“煙火氣”旺才能為產業帶來繁榮。不過,能不能提供良好的出行體驗,仍然是關鍵所在。畢竟,正如業內人士的共識:旅游市場復蘇,不是簡單“回到2019年”。其中,既有行業自身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吸引“過夜型”游客、鼓勵民眾豐富旅游內涵、重塑產業打造國際旅游品牌等;又有行業外的支撐條件問題,比如交通瓶頸制約等。
蘇州機動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但交通健康指數卻優于其他汽車保有量300萬至400萬輛的城市。這既是成績也是鞭策,畢竟交通健康指數是相對而言的,市民和游客的體驗才是絕對的。因此,蘇州此次出臺加碼交通保暢措施,應當是一種挑戰自我的再出發、新努力,只有配套服務跟上,才能提升人們的出行體驗,進而助推蘇州文旅產業發展。(蘇報融媒評論員 金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