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望 路
文化產業發展令人關注,如何才能激發新活力?近日,2023年全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在蘇州舉行,會上有1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授牌,蘇州元和塘文化產業園榜上有名,成為展示蘇州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窗口。
“詩與遠方”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向往,客觀上推動了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因此,文化產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通過打造更多具有創意的活動和產品來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引導消費潮流。一塊“兵馬俑巧克力”、一個“碧螺春茶酥”等之所以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在于給傳統食品賦予了創意,為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時也提升了原有產品的附加值。
當下,各地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各顯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比如,杭州打造“宋韻”文化,突出了一些相關的場景和產品,成為拉動文旅消費的賣點。西安主打的“大唐不夜城”,形成了經久不衰的一個文旅項目。這些成功實例表明,一個城市只有做強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文旅消費產品,才能占據更強的市場優勢,更好促進文旅產業的持續發展。一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越強,就越能聚集更好的資源要素,進一步激發產業活力。
做強比較優勢,首先要打響一個城市的文化品牌,持續激發文化品牌的效應。蘇州主打“江南文化”品牌,不僅具有深厚的底蘊和資源,而且正在不斷挖掘文化內涵,推出一些新的場景和產品,形成一個個消費熱點。此次入選的蘇州元和塘文化產業園,集聚了御窯金磚、緙絲技藝、“兵圣”孫武、“商圣”范蠡、“明四家”文徵明等賢士,用好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就能打造具有“江南文化”鮮明標識的場景和項目,助力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
做強比較優勢,還要特別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人才引進。文化產業發展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有些產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客觀上需要得到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扶持,相關服務部門對此需要及時“雪中送炭”,通過“滴灌式”服務幫助它們健康成長。同時要看到,蘇州文化產業發展一個突出的短板是人才不足。實際上,文化產業的領軍人才所發揮的作用非常之大,如何加大引才力度,為引才提供更好的條件,都需要進一步拿出有效對策,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創設更好的環境。
蘇州在2021年提出了文化產業“倍增計劃”,隨著一個個項目的落地見效,文化產業發展已形成了很好的發展態勢,一些新的項目也在扎實推進。目前,蘇州加快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產業優勢,需要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促進文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形成更具影響力的規模效應,高水平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做強做大具有蘇州特色的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