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王嘉言
以樓聚產,以產興城,向垂直空間要效益。日前舉行的蘇州樓宇經濟春季推進會上明確提出今后三年樓宇經濟發展目標:今年全市新增億元樓宇18幢、累計達87幢,打造特色產業樓宇27幢,改造存量樓宇7幢。到2025年,全市將形成較好的“蘇州產業樓宇”品牌影響力,樓宇經濟支撐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增強。
目前我國已正式邁入樓宇經濟3.0時代,樓宇與經濟達到少有的高度融合,上下游產業鏈得到有效整合,運營、管理、服務所帶來的軟性附加值受到重視,市場各方都將獲得全新機遇。那么對蘇州而言,年內要新增18幢億元樓宇,究竟折射出怎樣的產業風向?
樓宇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形態,近年來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展樓宇經濟,可以加速信息、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的集聚,這種經濟形態十分契合蘇州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的戰略目標。當前,蘇州已吹響了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號角,而樓宇經濟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去年,蘇州出臺了“樓宇經濟十條”新政,著手打造蘇州產業樓宇品牌,剛舉行的推進會上更是明確指出要努力增強樓宇經濟對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支撐作用。“上下樓就是上下游,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鏈。”樓宇經濟就是在集約的空間創造更多的價值,讓蘇州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成績更加亮眼。
樓宇經濟就是向垂直空間要效益。正如一位科技企業負責人所言:以前在開發區和鄉鎮發展產業園,現在產業園到了進軍大城市核心區域的高樓大廈的時候了。以蘇州為例,最繁華的金雞湖商務區成了樓宇經濟的高產區,幾十幢億元級樓宇樹起了行業高標桿,這里聚集了眾多行業頭部企業的運營總部、研發中心等等,包括蘋果全球研發中心、字節跳動等都匯聚在這里。這無疑體現了蘇州相關決策部門的戰略眼光以及前瞻性:隨著制造業的創新要素越來越集聚,蘇州核心城區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留足了空間。最近,聚焦解決樓宇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和瓶頸問題,相關部門正進一步完善政策閉環、提升服務舉措,合力打造涉及樓宇規劃、建設、招商、運營、改造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務“全家桶”。
當前,科技創新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房地產亦不例外,蘇州的房地產市場也已經從增量階段進入存量階段,而房地產科技將提升樓宇經濟附加值,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樓宇經濟可以說是房地產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產業樓宇順應了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趨勢,成為現代都市經濟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組織形態,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和生態形成、加速優質企業和高端人才集聚、提升城市形象和整體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此外,產業樓宇的“數實融合”增強了政府感知產業樓宇的靈敏度,同樣有利于構筑蘇州產城人融合新格局。
破土凌云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在加快建設產業體系現代化的路上,蘇州“向天借地”,樓宇經濟正在蘇州這片熱土蓬勃向上生長,撐起經濟發展的新高度,足以展現蘇州在原創性科技和產業集合上走在前、當表率。更要看到,蘇州作為產業大市,樓宇經濟具備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今后,蘇州應提升全市樓宇經濟發展能級水平,加強市區縱向聯動、部門橫向協同,放大樓宇經濟全鏈路整體發力效應,實現樓宇經濟強力支撐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