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收看《新聞聯播》的小伙伴最近應該發現開播前的宣傳片有些熟悉。“水韻江蘇”新版文旅宣傳片正式登陸央視,周莊古鎮、金雞湖、拙政園都有出鏡。熒屏上風景如畫激起的是熒屏下觀眾的內心向往。事實上,城市“出圈”除了這種特意而為之的文旅宣傳推介,熱門影視劇中的取景也在不經意間為城市注入一波又一波流量。
無心插柳柳成蔭。“一部劇帶火一座城”“一部電影帶紅一個景區”,這種現象在今天時有發生。遠的不說就說近的,一部《狂飆》讓取景地江門熱度“狂飆”了一次,一部《三體》成功帶動了取景地寧波博物館的觀覽熱潮。蘇州有過類似熱度,比如電視劇《都挺好》熱播時,紛紛入鏡的平江路、同德里等地方都人氣暴漲,成為爭相打卡之地。
其實在蘇州取景的影視劇不少,僅金雞湖邊上的東方之門與摩天輪就頻頻“露臉”,但坦白說繼《都挺好》熱效應之后也再沒有形成下一波大流量。當然,這折射的也是一個普遍困惑:影視取景地打卡旅游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何把影視“流量”轉化為城市“留量”值得思考與研究。最近,比鄰城市上海正在做一件事情——開啟2023年度上海十大最佳影視取景地投票?;顒幽康暮苊鞔_,就是要進一步發揮影視與文旅之間的雙向賦能,其思路與行動值得借鑒。
如今取景地日益成為大眾旅游攻略中的打卡必備,影視作品的影響力也有目共睹,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理應抓住這個熱度,利用好這個奏效的宣傳方式,主動把影視“流量”轉化為城市“留量”。如果說熱門影視劇起到的只是引流作用,那么城市文旅發展要更深入考慮如何把影視IP熱延伸到城市IP熱上,延伸到城市文旅產品與服務創新提優上來,要在文化旅游的全鏈條上著筆增加城市的黏性。
事實上,把影視“流量”變為城市“留量”,要留住的不只是游客,還有取景產業。取景產業于一座城市的意義不止于文旅產業,還能催生影視服務業、助推本土影視制作,形成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蘇州正全力推進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影視產業也是重要板塊,如今相城區已被打造成蘇州影視產業發展集聚區,但建設影視全產業鏈條、建設影視產業聚集高地,仍有很大空間,影視與城市雙向奔赴需要用好取景產業的加成。(蘇報融媒評論員 楊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