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人文蘇州,活力澎湃。如果要探尋人文經濟學的發展樣本,那么蘇州無疑是最為理想的城市之一。誠如新華社文章《“白發姑蘇”傳承煥新——2500年古城的人文經濟嬗變》所說的那樣:致力“產城人文”深度融合,蘇州以城市更新讓“住在古城”成為情懷,以產業蝶變讓“業在古城”彰顯價值,以傾力為民讓“人在古城”盡享溫情。
蘇州的人文之美,不僅蘊含著深厚的底蘊,而且深藏著發展的潛力。就在5月21日,以“情系蘇州 共筑夢想”為主題的蘇州發展大會舉行,360余名來自海內外的鄉賢嘉賓,從五湖四海相聚一起,聚智獻策,同心共繪“新姑蘇繁華圖”。一種深厚的文化情結就是聯系天南海北蘇州人的紐帶,一場大會展示的是對蘇州未來發展的傾力支持和殷切期待,人文經濟學在蘇州,正翻開新的篇章。
傳承歷史文化,重在提升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能力。近日,25家蘇州品牌亮相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各種獨具蘇州特色的老字號商品贏得觀眾的喜愛。蘇州既是老字號資源豐富的城市,又是“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一方面要擦亮這張非常難得的“金名片”,另一方面則要推動更多老字號提升轉化能力,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當前,對于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再造,正是激發人文經濟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蘇州在這方面不僅大有可為,而且可以形成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人文與經濟融合共生,既有物質層面的展示,又有精神層面的追求。蘇州的人文之美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日常生活的方式,先進產業的引進,城市更新項目的恢復,文旅融合的推進等,都能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蘇州風格”和“蘇州韻味”。同時,底蘊深厚又獨具吳地特色的江南文化,更展示出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格局,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以及精致精細的文人品質。這種物質與精神的“雙面”解讀,不僅可以從更深層次去理解人文經濟學的內涵,也可以把握住蘇州未來發展的脈動和方向。
蘇州各地的發展要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只有發揮長處,才能蓄積優勢,廣聚人才,推進城市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還是全球首個“世界遺產典范城市”,加大力度推進“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發展,將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創設新的空間,也將有力推動城市文化創新創造的新實踐。人才引進、產業發展、城市布局和文化建設等如何結合得更趨合理而有活力,都需要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再提升和再優化,由此形成具有蘇州特色和優勢的發展新模式,進一步釋放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蘇州有條件做得更加出色。促進人文經濟學的蘇州實踐,就要善于不斷發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蘇州密碼”,用人文之美集聚城市發展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