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發展如何走深走實?這已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蘇州一些產業的實踐亮點頻出,且值得期待。不久前,蘇州市電梯產業就成立了產教融合聯合體,聯盟的8家企業與職業院校進行深度合作,進一步推動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育,助力區域電梯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蘇州電梯產業探索產教融合發展,目標很明確,那就是要在原有基礎上尋找合作的新方式,通過聯盟合作等形式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優秀技能人才,把產教結合得更緊密,讓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擁有一個更為寬廣的空間。事實上,蘇州各個板塊都在加快推進產教融合發展,特別是對標先進地區的實踐,還需要創新服務方式,找準發力點,更好激發出新的融合活力。
創新服務形式,當前尤其需要以更為開放的思維去搭建信息平臺。像上海臨港片區就以打造市場化、專業化的產教融合空中課堂為底座,建設資源匯聚、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信息發布、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開發、技術服務等資源對接,不僅可以增強資源的聚合力和有效配置能力,而且能打通一個區域內的產教對接渠道,創設更多合作的機會。很顯然,構建這樣的服務大平臺,對于推進產教融合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打造產教融合基地,加強孵化功能,進一步提升成果轉化能力。時下的科創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更具孵化能力的載體平臺,像太倉市近年來建有各級科技創新載體55家,同時出臺支持創新政策40項,確保以一流服務保障一流的創新生態,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已“破土而出”。當然,目前各地也存在高校專業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匹配度不夠,科研成果轉化成效不高等問題,這就需要找準突破“瓶頸”的發力點,更好提升產教融合平臺的質量。
當前,推進產教融合發展需要從更高站位上去謀劃與推進。要看到,產教融合具有很強的驅動力和牽引力,面對新的發展形勢與市場需求,只有把產業、教育和科技等要素緊密結合,不斷注入新的動能,才能激發新活力,產生更好的成果。像蘇州工業園區科教創新區根據高校和科研機構多的情況,突出以產業人才驅動為引領,解決行業企業痛點,服務教育改革試點,一方面形成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另一方面有利于推進產業與教育“雙向奔赴”,探索符合新發展格局下的“園區模式”??梢?,各地在推進產教融合過程中,還是要抓住區域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不斷尋找突破口,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力求取得最為理想的成效。
蘇州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處于一個新階段,各地加強提升服務產業發展的人才培育與支撐能力,由此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內驅力和創新力。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對產教融合重要性的認識,對標先進找差距,積極探索新的機制,全面優化服務方式,把產教融合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平臺上,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更強的動能。(蘇報融媒評論員 望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