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重浪。蘇州地鐵11號線與上海11號線即將完成無縫對接,近日又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肯定不是因為多了一種交通方式。道理很簡單,蘇滬之間早就擁有多種公共交通方式,包括高鐵、城際鐵路、長途巴士、公交車等。蘇滬雙“11號線”即將互通運營,之所以非同凡響,是因為在國內首次跨越省級行政區劃,將兩座城市的市中心以地鐵方式連接了起來,滬蘇就此可以說真正跨入了地鐵“同城化”時代。
蘇滬雙“11號線”無縫換乘、互通運營,一方面聯通的是城市之間的基礎設施。蘇州地鐵11號線是昆山與蘇州、上海之間快速聯系的骨干通道,今年底11號線將與3號線貫通,屆時昆山玉山廣場至蘇州工業園區東方之門可實現45分鐘通達,同時通過雙“11號線”花橋站的無縫換乘,可實現蘇州主城區與上海主城區的便捷聯通。另一方面,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管理中還打通了跨越省級行政區劃可能遇到的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就在前天,蘇州軌交集團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互聯互通”新范式,共同打造“服務融合”新品牌,共同營造“人才交流”新氣象。正因如此,蘇滬雙“11號線”才能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示范工程,其跨區域軌道交通經驗可復制、可推廣。
蘇滬雙“11號線”互聯互通,這個“通”帶來更多的是區域之間的“融”,是兩地間其他壁壘也在加速破除、加速融合。如今的地鐵在城市中已經建設成網,地鐵直通將令兩地間的長途通勤變得更方便、高效,可以滿足更多人“跨省(市)”上班的需求。前不久發布的《2022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顯示,在上海周邊地級市中,蘇州與上海跨城通勤聯系最為緊密;蘇州是流入上海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占通勤者總規模的九成左右。就此而言,蘇滬雙“11號線”能為兩地打拼的年輕人在就業、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選擇,這實際也是在共同提升兩座城市對于人口的吸引力和包容度。此外,在產業、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方面,滬蘇同城效應正日益顯現。
換乘體驗優、換乘效率高、客流疏導好、安檢互認贊、一碼通行強、蘇滬聯通快……蘇滬雙“11號線”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關注,正好說明“茲事體大”。因為,蘇州、上海11號線無縫對接,是滬蘇同城化的生動體現,也是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蘇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帶來的機遇,主動打破行政界限約束,促進要素有序流動,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兩個關鍵,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扎實推進重大政策、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落地落實,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以連通促進融合、以融合撬動紅利,推進蘇州市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蘇報融媒評論員 金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