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推動全市經濟加快回升向好,必須增強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責任感緊迫感,立足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扎扎實實做好當前工作,激流勇進、比學趕超、奮勇爭先。而這正是蘇州當下呈現的“實景圖”。就在前天,國內首個公共建筑“光儲直柔”零碳更新示范項目在蘇州投運;蘇州—太倉CCA(內河水水中轉)航線開通,把國際海港“搬到家門口”;市科技金融創新產品“科貸通”產業創新集群貸首發;蘇州高新區一家企業生產的高端數控機床進入量產,有望實現進口替代;京東物流在昆山建成全球最大倉揀一體智能物流園,第100億件包裹下線……這一個個不同側面勾勒出的是蘇州各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今年以來蘇州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但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特別是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充滿各種不確定性,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諸多困難挑戰。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要強調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緊扣工作主線,全力以赴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促進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之間的“雙向奔赴”,需要以每天、每月、每季確定的一項項工作實績,以及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不斷累計的一個個最新突破,來抵消掉外界的種種不確定性。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就要錨定目標不放松——聚焦實體經濟,推進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聚焦自立自強,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聚焦有效需求,鞏固放大經濟向穩向好態勢;聚焦合作平臺,不斷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聚焦重點領域改革,打造更加優質營商環境;聚焦規劃引領,更高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聚焦“江南文化”品牌,著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聚焦綠色低碳,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聚焦共同富裕,擦亮宜居宜業城市品牌;聚焦社會治理,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對于每個地方、部門和單位來說,這些工作目標都有著豐富而具體的內涵,都有大量可細化、可操作的項目清單、責任清單,需要通過埋頭努力、迎難而上、真抓實干,一一落到實處。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拼經濟”必須搶抓寶貴的時間窗口,篤定信心、真抓實干,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做好經濟工作,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不斷把經濟政策轉化為實際行動,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時序6月,半年將過,二季度的“成績單”又將亮相,“閱卷人”正在拭目以待。(蘇報融媒評論員 金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