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金 根
前天公布的“半年報”顯示:蘇州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向好。工業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2.7%提高至上半年的4.1%,工業35個大類行業中行業回升面達82.9%;消費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9%;動能足,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其中新興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3.8%。
經濟工作千頭萬緒,只有從戰略全局出發抓住重大關鍵環節,才能綱舉目張做好工作。作為工業大市,蘇州始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一手抓制造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今年以來,蘇州大力推動機械、建材、紡織、輕工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提升蘇州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與此同時,蘇州牢牢抓住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強鏈補鏈延鏈步伐,扎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推動邁入價值鏈中高端。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8%;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573個,總投資391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47億元;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09個,總投資3711億元,其中百億級產業項目(含創新載體)5個。目前,全市在手百億級項目共32個,其中產業項目16個。不久前,全市192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976億元;203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364億元。
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重塑產業鏈競爭新優勢、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有效路徑。蘇州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延伸式、強鏈式、集群式、平臺式四種融合形態,實現了制造業為服務業提供場景、服務業為制造業賦能增效的互動發展態勢。去年1月,《蘇州發展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二十條指導意見》發布,全市在二十多個重點細分領域全面推進;全市產業創新集群建設,也是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過程。截至目前,蘇州的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總數位居全國第一,省級“兩業融合”試點、首批省“兩業融合”發展標桿引領典型單位數量均為全省第一。
“資本在蘇州更容易找到創新項目、創新項目在蘇州更容易對接資本”。作為創新與產業、資本與產業結合最好的城市之一,蘇州正在努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厚植創新創業生態,服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一個月新增7家上市企業,科創屬性成為最鮮明印記;上半年本外幣各項存貸款增量全省第一,全市制造業貸款突破萬億元;蘇州擁有外資金融機構71家,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有力支持穩外資穩外貿。伴隨著蘇州扎實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越來越多的新成果正在不斷涌現。
蘇州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深厚,產業創新集群建設迅速成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深刻指出,“要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這為蘇州持續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指明了方向。錘煉實體經濟“看家本領”,充分發揮蘇州產業優勢,大力推進集成化裝備制造和工業母機產業發展,為全省、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應當是蘇州扎實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又一個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