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蘇 木
為豐富蘇州夜間文旅產品供給,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感受蘇式“博物知旅”,從8月1日起,包括蘇州博物館(含本館、西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張家港博物館、常熟博物館等在內的蘇州多家博物館都將把服務時間延長至21:00。此舉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旅游旺季中的預約參觀“一票難求”狀況。
不只在蘇州,最近全國不少博物館都在調整延長開放時間,有的還從城市層面調整博物館開放時間,打破了博物館“周一閉館”的“國際慣例”。之所以要調整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近因是“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導致客流量激增。博物館接待能力面臨極大挑戰,導致游覽體驗大打折扣。蘇州等城市以期通過延時開放,確保市民游客每天都有博物館可以參觀游覽,同時也以此達到分散人流的目的。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更大限度滿足公眾的參觀需求,也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博物館本身的功能和價值。
蘇州的博物館延時開放,是擴大公共文化資源共享面、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文蘇州應有的內在品質。蘇州作為“百館之城”,以蘇州博物館為龍頭、國有館為主體、主題館為特色、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形成了體量巨大、主題豐富的博物館體系,整個蘇州城就是一個巨大、無邊界的博物館。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如同一本本文化日記,美美與共,又各具魅力。“博物館之城”就是蘇州一張嶄新而又閃亮的金名片,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蘇州的博物館都已經具備充足的資源優勢。
如何用好“百館之城”的資源優勢,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會說話”,在這個基礎上,充分利用館內資源優勢,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便是答案。
近年來,蘇州一直都在努力,文化與生活深度融合的潮流趨勢不僅在城市建設的層面呈現了呼應,也與蘇州各個博物館多年來不遺余力“打開館門”、親近大眾的努力密不可分。比如,觀光巴士串點成線;微信小程序上線“云端服務”,一站式解決導覽需求;融入生活的博物館特色文創“火出圈層”,豐富文旅體驗?!蛾P于推動蘇州“博物館之城”建設意見》提出,蘇州將不斷完善博物館建設體系、優化博物館發展環境、提升文旅融合能力,推動蘇州“博物館之城”更具文化影響力、更富旅游吸引力,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蘇州建成文化強市、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博物館就是文化坐標,讓城市歷史文化熠熠生輝。“博物館游”興起傳遞出正面信號。在公眾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務也要以更貼心、更優質的服務來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讓群眾生活更有質感。對于蘇州來說,擦亮“博物館之城”新名片,就要把博物館資源優勢轉化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亮點,讓“百館之城”驕傲轉化為百姓生活福氣。在這樣的愿景中,歷史文化資源才能在“破圈”中真正“活”起來,與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實踐“相遇”,變得親民而不再高冷,為人們所了解、接納和認同,成為形塑當下、開啟未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