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蘇 木
栽得梧桐樹,引得人才來。
看一座城市有沒有未來,就看有沒有人愿意來。日前,蘇州市最新人口數據出爐:截至6月底,蘇州全市實有人口超過1600萬人,戶籍人口接近800萬。今年上半年,共有8.97萬人新遷入蘇州,較去年同期增加3.79萬人,增幅73%。
“近者悅,遠者來。”蘇州吸引大量人口遷入,得益于開放友好的戶籍政策、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無限的發展潛力。蘇州“走在前,做示范”,將人才視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更加開放友好的落戶政策,不拘一格“引”人才。今年落戶政策的優化,更在降低門檻、優化服務、提升效能的過程中,輻射出一個強大的人才磁吸場,吸引各路英才紛至沓來。
當然,一座城市的內在吸引力,依靠的從來不僅僅是一個戶籍新政或者城市的開放態度,這里良好的環境、向好的未來才是吸引人才的真正動因。一方面,“人往高處走,人隨產業走”,蘇州向縱深推進的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向高端攀升,正全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人才的磁吸力逐漸加強。另一方面,全生命周期服務所展現的溫度和高度,更堅定了人才在蘇州就業、定居的信心。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落戶條件的開放友好,讓人才實現更為自由、合理、有序的流動,在更大的范圍找到更適合自己成長的舞臺,釋放出更大能量,最終形成人才競相涌現、促進城市有序發展的生動局面。應該說,蘇州以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吸引人才紛至沓來,而不斷涌入的人才,就是蘇州產業精進、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才能凝聚起推動現代化文明程度“進階”的強大合力。正如蘇州的“邀請函”所寫的那樣:“相信蘇州,生活在蘇州,創業在蘇州,便是這座城市的‘最佳合伙人’。”
以產引人,以城聚人。近年來,產城人融合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蘇州在促進產城人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與實踐。產城人融合發展對于進入新階段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只有有效地協調產、城、人三者關系,才能推動蘇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率先實現現代化。其中,人是產業發展“突圍躍遷”的關鍵因素,建設人才隊伍是筑基之舉、現實所需,更是發展之要。面對城市間激烈的人才競爭,蘇州不遺余力地打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發展生態,所體現的正是“面向所有人、為了所有人”,如此才能讓人在城市中實現自我價值,推進 “產城人”融合發展。
8.97萬人新遷入蘇州,為蘇州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應該看到,吸引人才落戶是一方面,把人留住、把心留住才是關鍵,其中,優質的公共服務保障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城市管理者要在這方面再完善、再發力。除了產業基礎和經濟實力外,還要提供更好的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務。在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兒童友好型社會的建設的基礎上,針對更細分人群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制訂政策,建立留人的長效機制。期待著外來人口,不僅身份融入了城市,內心也能真正地融入其中,獲得感與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面對天下英才,蘇州的承諾是,你只需一個背包,其他“包”在蘇州身上。8.97萬新增人口,說明蘇州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蘇州也由此更讓人心動、向往。蘇州將進一步增強爭先意識、標桿意識,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讓每一個來到蘇州打拼的人真正融入蘇州、愛上蘇州,散發出獨特光芒,讓作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的蘇州成為更多人永不后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