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楊 仲
為凝聚強大合力,加大古鎮、古村保護力度,全力打響“江南水鄉”品牌,近日,全市召開古鎮、古村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專題會,從完善保護機制、優化資源利用、打響特色品牌等方面,就更好推進古鎮、古村保護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唐代詩人杜荀鶴在《送人游吳》中用簡單幾句就描繪出了蘇州水鄉秀美的風光。水是江南的靈魂,蘇州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城內河道縱橫,“因水成街”“因水成市”。無論是城市布局、建筑特色還是城市氣質,蘇州都處處散發出因水而有的溫婉靈動。可以說,江南水鄉是蘇州的特色,也是蘇州寶貴的城市名片。
蘇州受外界關注,除了擁有最強地級市之稱的經濟底氣,還有引以為傲的最江南的文化底蘊。蘇州何以最江南?古城、古鎮、古村便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展示窗口。事實上,也正是基于“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光和江南水墨風景的吸引,古城、古鎮、古村也是蘇州文旅能夠拿得出的“殺手锏”。“醇正水鄉,舊時江南”,如今高樓鱗次櫛比,工作生活日益加快,讓人松弛的江南水鄉以及蘇式慢生活更加令人向往,這讓蘇州的古城、古鎮、古村更顯吸引力。不過,在城鎮化大幅躍進的當下,江南水鄉的保護、開發與利用也具有更多挑戰,全市域、全領域、全方位保護好江南水鄉也更凸顯意義,要把江南水鄉特色擦得更亮叫得更響。
擦亮叫響江南水鄉品牌,要小心、精心、細心呵護好歷史肌理。歷史文化遺存,既是有形之物,又附著無形的文化。“皮之不在毛將焉附”?守正創新首先要守住根脈,要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突出原汁原味。作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蘇州舉全市之力、調動全市資源推動古城保護,作為同樣表征江南水鄉文化的古鎮、古村也需要加大保護力度,要注重全時期、全要素保護,完整系統保護整體風貌、街巷肌理以及古建、古井、古橋、古樹、石板路等每一處歷史文化遺產,堅決杜絕大拆大建,拒絕“拆真名城真古董、建假古鎮假古董”。
擦亮叫響江南水鄉品牌,要在活態利用中增強生命力。使用是最好的保護,蘇州在古城保護上已經走出了“以用促保”的蘇州實踐。比如讓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把老宅打造成公共文化新空間,古鎮、古街、古建也要走“以用促保”的路子,把老街巷、老房子、老物件、老手藝、老地名等獨特資源轉化為當地發展、百姓致富的文旅資源。其中要兼顧好開發利用與傳承保護的關系,不僅要避免商業味過濃稀釋掉古鎮、古街的原汁原味,還要注重好原居民、原生態的保護。
擦亮叫響江南水鄉品牌,要彰顯特色,避免同質化。江南水鄉、江南古鎮,不是蘇州獨有,即便在蘇州,全市現有各級歷史文化名鎮21個、歷史文化名村8個、歷史文化街區8個。提到“江南水鄉”,人們自然聯想到“小橋、流水、人家”這幾個詞,這種共性特征容易讓人感覺到相似性。事實上,江南水鄉古鎮也面臨同質化傾向,要在文旅開發的時候更多挖掘當地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內涵,突出古鎮古村辨識度和顯示度,增加差異化產品的開發,給游客帶來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