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福州、泉州相繼發布通知,明確要求安全教育平臺不得強制打卡,廈門也發布提醒,重申學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學生或家長完成安全教育平臺在線學習任務。
其實,早在2019年,福建省就有規范中小學安全在線教育工作的規定,當年廈門市教育局也已經轉發這個規定。此次,屬于再次重申要求。
既然有規定,為什么家長們還會收到打卡的要求呢?是因為一些區教育局加碼,還是學校的要求?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這次不一樣了,各地教育局紛紛要求將通知內容傳達至每位班主任,并將對違反以上規定要求的學校進行嚴肅處理。此消息一出,家長們紛紛拍手叫好。
家長苦“安全教育平臺打卡”久矣。有些家長吐槽這種安全教育是形式主義,“學生不學家長學”“家里多個娃重復學習”等情況,不僅讓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違背“安全教育”初衷,還給家長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此外,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之外,被逼成了“客服”,不斷在家長群催促、提醒,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完成率達不到還可能被通報批評。總之,家長、老師都很“受傷”。
安全教育平臺不得再強制打卡,是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還給家長、還給老師,不讓“打卡率”激化家校矛盾,不讓“形式主義”削弱學生的熱情,不讓“敷衍了事、家長代勞”泛化到其他教育學習中去。從這點上看,這是一項具有積極意義的舉措,也體現了各級各部門都在認真地聽取師生、家長的意見,及時回應關切,值得點贊。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安全無小事、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學習不應該停止。安全教育平臺的初衷是向孩子普及安全知識,出發點是好的,需要家校配合的,也不應“甩手”給其中的一方,這是對自己孩子安全的不負責任。
安全教育不止于App上課、打卡。作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和學校一起,將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掌握實實在在的安全知識,關鍵時刻想得起、用得著。對學校來說,可以利用國旗下講話、上專題課、觀看影片、知識競賽、主題班會、文藝節目等豐富多彩的方式進行安全教育,靈活運用安全教育平臺課時資源,效果或許更好。
我們盼望著,此次通知釋放出的信號能讓更多人看到,規定能真正落到實處,不陽奉陰違;我們也希望,不管是不是通過安全教育平臺的打卡,師生家長都能主動進行安全知識的學習;我們也期待,學校與家庭能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共建和諧的家校關系。
文/陳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