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土地資源是經濟運行中的基礎要素,也是城市發展的稀缺經濟資源。步入后工業化時代的蘇州,如何更為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有效提升土地的畝產效益,這不僅是一道“算術題”,更是一項改革策。
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全面推行“數據得地”,加快實施“工業上樓”,推動老舊工業園區改造提升、存量用地盤活利用。
何為“數據得地”,“工業上樓”內涵是什么?
“數據得地”,是指利用數據模型對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新手段,是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數據得地”這一手段高效、科學,能解決企業用地需求,確保有限的土地資源向“發展前景好、產值增長快、畝均效益高”的優質企業集聚。“數據得地”的實施,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時,也將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帶動更多企業擁抱蘇州、根植蘇州,實現發展壯大。
“工業上樓”,是指讓企業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生產的新型產業空間模式,通過提升樓宇的容積率來增加產品產量、加大產業密度。“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工業上樓”是對工業用地的深度激活,也是破解土地制約的一招妙棋。“工業上樓”不僅可以節約用地,還是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思路。作為制造業大市的蘇州,正憑著“工業上樓”積蓄發展后勁,不斷培育起新的經濟增長點。
“數據得地”和“工業上樓”,是發展邏輯轉變后的創新思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集約式的,而不是粗放式的。當下,在工業轉型升級和土地資源緊張這對矛盾面前,“數據得地”“工業上樓”是必然選擇。過去靠“堆數量”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模式,必將讓位于依托于精準數據和統籌利用的高效發展路徑。只有用改革的思路、集約化的辦法,才能更有效地積蓄發展后勁。而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在各項舉措協同配合中推進。蘇州提出“數據得地”“工業上樓”的背后,是對城市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要求的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工業上樓”涉及方方面面的各種因素,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上樓”,也不是一“上樓”就萬事大吉。“數據得地”實施、保障機制也必然會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等的變化,而需要不斷優化調整。因此,我們要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同向發力,秉持系統觀念和思維,持續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贏得不斷前進的時間和空間,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