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潮流光影,再現蘇州古城繁華。一場相門城墻光影秀融合古今,火遍全網。另一邊,與城墻相距不遠的十全街,高顏值、高流量的網紅經濟讓千年老街活力迸發……當古城日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歷史文脈在煙火中得以賡續,一座城市的發展脈絡也越發鮮亮而清晰。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只有在不斷傳承和堅守中,文化與城市才相得益彰,才更有蓬勃的生命力。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持續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傳承延續城市文脈,創造更多傳統與現代結合、人文與經濟交互的實踐樣本。特別強調著力寫好古城保護“續”“多”“新”三篇文章,持續打造城市文脈“蘇”“古”“名”三個系列,讓這座城市更具蘇州特色、蘇州風格、蘇州氣派。
古城保護本質上是城市治理。做精做優古城保護“續、多、新”三篇文章,持續實施“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是對照“住在這里很有福氣”的熱切回應,是全市上下協同一心、奮力譜寫的全新蘇州故事。做好“續”文章,就是要注重延續文脈、延續傳統、延續煙火,就是把江南水鄉氣質和古城獨特生活方式傳承下去;注重更續發展、推動連續奮斗、加強持續評估,就是守正創新、久久為功,永葆古城生機活力。
古城保護,歸根結底要提升群眾的生活品質。調和民意,騰出空間,讓居民更好地在古城內生活,要做好“多”和“新”文章,既要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推動多目標協同、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融合、多方式實施,還要統籌推進政策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業態創新,讓古城成為一座創新創業之城。“多”的文章,統籌的是文化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打造的是獨一無二的歷史古城,實施的是“一片一策、一街一策”個性發展,匯聚的是社會資源和全體居民的強大力量。“多”與“新”,既是思路也是手段,既注重保護中的創新更注重居民生活中的體驗,讓歷史文化真正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賡續城市文脈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持續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建設“百園之城”“百館之城”“百戲之城”,打造蘇工蘇作蘇味蘇藝等“蘇”系列、古鎮古村古街古宅等“古”系列、名人名家名師等“名”系列……以文理脈、以文筑城的鏗鏘足音,讓煥然一新的文化遺跡,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吸引人、留住人、感染人,讓更多向往古城的人共享“食四時之鮮、居園林之秀、聽昆曲之雅、用蘇工之美”的“蘇式生活”,在延續城市文脈的同時,持續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化強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創新實踐路徑,聚民心、匯民力;需要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發展關系,一手傳承、一手創新;需要堅守持續、更續、連續的初心,深耕不輟、實干為要,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化為文化強市的“滿天繁星”。傳承千年的“姑蘇繁華圖”,從來都是一面人文鼎盛、一面經濟繁榮,在新時代也必將扛起探路使命,不斷創造更多人文經濟學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