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工作,多次強調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近年來,昆山把推進移風易俗作為實施鄉村振興、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以婚喪嫁娶改革為重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文明新風“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社會文明新氣象。
突出黨建引領,發揮黨員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為抓手,建立“黨委主導+政府推動+村抓落實+部門考核”的工作機制。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站、點”三級服務體系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地、點”四級服務體系,盤活農家書屋、道德講堂、鄉風文明志愿崗、農村廣播等各類資源,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最后一公里”。推行“支部引領+黨員先行”工作模式,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利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契機,把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納入日常教育管理,形成黨風帶民風、民風促黨風的良好局面。
深度挖掘特色,整合宣傳資源。以本土家規家訓文化為資源,打造家風家訓館,注重家風家訓與村規民約和公序良俗相輔相成,引導村民崇德向善。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將移風易俗內容融入道路、廣場、公園、文化墻等建設項目,在潛移默化中讓文明新風浸潤人心。以動漫、口袋書、小品等為載體,讓移風易俗接地氣、得民心、見實效。以微信公眾號、廣播、宣傳欄等為陣地,在重要頁面、重要節日加大移風易俗的普及宣傳力度,指引農民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規范村規民約,強化村民自治。通過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結合村情民意,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等推進移風易俗、建設鄉風文明的重點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有效提升認同感和執行力,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推選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婦女主任、新鄉賢等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昆山市推出的“紅七條、白九條”新風民約,推行“喜事新辦不攀比、白事簡辦不迷信”,全程指導監督本村婚喪事宜,督促群眾遵守踐行。推出簡約實惠有特色、適合大眾消費的平價宴席套餐,讓文明健康宴席蔚然成風。
注重典型示范,營造良好氛圍。通過群眾評議、依托線上線下,常態化開展文明鎮村、文明家庭、“昆山好人”、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發現并評選出一批農村移風易俗正面典型。各村每季度持續推出善行義舉榜、開展道德講堂活動,積極引導青年人帶頭簽訂紅白喜事簡辦承諾書、黨員帶頭簡辦白事,推動紅白喜事簡辦形成。發揮道德模范、文明標兵戶、文明和諧家庭、美麗庭院等群眾身邊的榜樣力量,通過講述群眾“看得見、夠得著、摸得到”的身邊感動,增強先進的感染力,有效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行為,引導形成崇德向善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