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
昨天召開的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大會上,蘇州再次聚焦產業創新集群這個“錨點”,提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勠力同心、接續奮斗,逐浪前行、勇立潮頭,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不斷實現新的超越。
從起跑到加速,蘇州連續兩年在開年之際吹響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沖鋒號”,顯示出蘇州對這項工作一抓到底、久久為功的鮮明態度,展現了這座經濟大市、開放大市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定決心和鞏固拓展實體經濟優勢、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執著追求。
數字經濟的蝶變正催生產業創新集群的聚變,已經成為蘇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增量、鮮明亮色。過去一年,我們見證了蘇州實驗室掛牌這一重要時刻,全市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實現重大突破;蘇州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納米新材料3個制造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創新大潮澎湃。奔向未來,我們滿懷信心、堅定不移。
融合發展,是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本質特征,是蘇州把握戰略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內在要求。新的一年,蘇州把推動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著力點”放在融合發展上,是積極擁抱時代大勢、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的搶先一步,也是踐行“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具體行動。逐浪前行、勇立潮頭,加快推動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突破成勢,蘇州就是要讓制造業變革與數字經濟發展交匯,從要素“相加”邁向要素“相融”,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勇立潮頭推動蘇州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要立足于“實”,整體起勢。
蘇州最突出的長板就是實體經濟,“制造蘇州”被譽為“中國實體經濟標桿樣本”。強化“制造蘇州”的根基和支撐、釋放“蘇州創新”的最大潛能,把實體經濟規模做得更大、質量提得更優,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能力,就需要持續滿足科研的創新需求和經濟投入,不斷完成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和產出回報,在戰略科技力量布局上實現重大突破,在重要節點功能不斷提升集聚效應,鞏固拓展實體經濟優勢,促進集群發展全面起勢,推動“制造蘇州”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勇立潮頭推動蘇州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要明確重點、找準路徑。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著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產學研深度融合、產城人深度融合,通過建設產業創新集群全力打造融合發展的蘇州樣板。要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全面發力數字產業化,全力打響“工業互聯網看蘇州”品牌,加速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要把制造業服務化作為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重要方向,推動制造業價值鏈由以產品制造為中心向以提供產品、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并重轉變。要一體推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高校、創新型企業、研發機構、人才團隊、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各類資源要素集聚發展。要全力打造一座“面向所有人、為了所有人”的人民城市,讓每一個家在蘇州、來到蘇州的人,享受到宜居宜業的美好環境。
勇立潮頭推動蘇州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要“敢”字當頭、持續發力。
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大有可為、前景可期,需要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共同擔當、更好作為。各地各部門要扛起擔當、奮勇爭先,進一步抓深抓實抓出成效,圍繞主攻領域持續發力。張家港市的新能源、常熟市的聲學、太倉市的汽車零部件、昆山市的元宇宙、吳江區的纖維、吳中區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相城區的智能車聯網、姑蘇區的數字創意和高技術服務、蘇州工業園區的納米、虎丘區的光子等產業創新集群,基礎扎實、勢頭強勁,只要在融合發展的康莊大道上奮力奔跑,必將實現新的突破。
藍圖已經繪就,戰鼓已經擂響,讓我們乘著數字經濟的時代東風,繼續奮發進取、砥礪攀登,把最好的資源、最新的政策第一時間落實到位,讓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不斷壯大蘇州產業創新集群的優勢和競爭力,凝聚起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