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評論員 金 根
創投跟著創新走,創新濃度看創投。現實生活中,項目、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規律十分明顯:產業基礎好、創新生態優、科創活躍度高的地方,就必定吸引各類創新要素集聚。目前,蘇州就是這樣的地方。請看事實——優質創新企業、項目和優質資本“雙向奔赴”,蘇州創投力位居全國第五;幫助企業對接全球創新資源,蘇州新增3家“JITRI-企業聯合創新中心”;為新型研發事業單位全程護航,蘇州率先給予每年引才補貼最高2000萬元。
提升創新濃度,蘇州再加碼、放大招。將6月18日這天設立為“蘇州創投日”,全力打造了全新的千億基金群,共設立基金71支,總規模960億元,共同做大資本、產業、科研的“朋友圈”,全力助推蘇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激發高質量發展旺盛活力。一方面,圍繞蘇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目標,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吸引優質社會資本和高質量創新科技項目落地蘇州;另一方面,以直投基金的方式,聚焦全生命周期股權投資模式,精準匹配蘇州當地企業每個階段的發展需求,致力于成為蘇州創新資源的聚集者和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主力軍。
“蘇州制造”是蘇州經濟社會的基本盤、壓艙石。“上天入地”,大國重器背后的“蘇州力量”令人自豪和欣喜。比如,神舟飛船、國產大型客機C919,5000米掘進不換刀的“三河號”盾構機等,都可見到蘇州企業參與的身影。不過,面向未來,無論是挖掘傳統產業的潛力,還是激發新興產業的活力,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其中,最關鍵的課題是如何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深化細分領域產業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產業鏈高端化攀升、智能化升級、服務化轉型、綠色化發展,全力推動實現蘇州制造業綜合實力再一次躍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促進“蘇州制造”攀高逐新,必須進一步匯聚創新要素、提升創新濃度,強化產業耦合協同,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先進制造與高端服務深度融合。當前,蘇州正在形成延伸式、強鏈式、集群式和平臺式四種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形態。此外,數字金融、能源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智能駕駛、新型消費等特色新興服務業態,正在推動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為更多形態、更高效率的“兩業融合”播撒優質良種。這樣的產業沃土,必將加速匯聚創新資源,讓創投機構、創新企業和創新人才“如魚得水”。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531家、有效高企數達13473家,首次位居全國第四;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數量首次突破兩萬家,位居全省第一;新一輪創新型領軍企業獲批25家,位居全省第一……蘇州的科創活力正在見證“蘇州制造”攀高逐新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