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的蘇州,是放飛夢想和施展才華的樂土——平均每4名蘇州人中,就有1位是人才;平均每40名蘇州人中,就有1位是高層次人才。
人才,是蘇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用好人才的前提,是留住人才。只有讓人才住得起、住得好、住得開心,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樂意扎根蘇州、建設蘇州。
聚焦“產城人”深度融合,圍繞打造“歸國人才首選城市、最佳宜居宜業城市”目標,近日蘇州召開全市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現場推進會,發布系列政策和舉措,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為深化建設“蘇創灣”高品質人才社區吹響新年號角。
蘇州市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現場推進會。
直面如火如荼的國際人才競爭新形勢,蘇州錨定高品質人才社區,積極統籌謀劃人才驛站、人才公寓和人才社區建設,打出了一連串引才聚才的精彩“組合拳”。
在蘇州這一連串“組合拳”中,尤以高品質人才社區,最為“到肉”。
構筑生態
先說這“百千萬億”。在蘇州宏大的人才戰略架構中,“百千萬億”究竟指的是什么?沒錯,是“百家、千間、萬套、億元”:
為服務來蘇求職就業的青年,蘇州全市已建設“蘇青驛”人才驛站104家,提供人才客房2562間,床位4761個、公共活動面積2萬余平方米,至今已累計服務來蘇青年1579人,提供免費住宿4633晚;
蘇州發布《關于加強蘇州市人才租賃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3年內提供不少于10萬套人才公寓;
蘇州“人才樂居”工程對引進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300萬元的購房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本科、碩士、博士分別給予不少于2萬、3萬、5萬的一次性生活補貼。樂居政策已惠及超12萬人才,補貼總額超9.3億元;
到2025年,全面建成一批全國領先的高品質人才社區;
蘇州始終致力于讓人才“居者有其屋”。
“百千萬億”不僅彰顯了求賢若渴的蘇州實打實的“吐哺”之舉,更表明已錨定高品質人才社區的蘇州,其引才聚才戰略的指導思想正從傳統的、略顯“硬邦邦”的“拼政策”,加速轉向更加立體而富有未來感的“拼生態”——高品質人才社區,正是支撐這一戰略轉型的關鍵支點。
那么,高品質人才社區的歷史脈絡在哪里?有哪些鮮明的蘇州特色?又凝聚了怎樣的蘇州用心呢?
2022年1月召開的蘇州市委人才工作會議要求,把布局建設高品質人才社區作為推動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的重點工作來謀劃推進。這樣做的目的是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營造更有利于創新創業的市場環境,塑造獨具魅力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打造以人為本便捷舒適的宜居環境。
4個月后的2022年5月,蘇州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的指導意見》。至此,高品質人才社區的建設工作正式拉開大幕。
熠熠生輝的蘇創灣·太湖新城CBD總部科創區。
蘇州打造的高品質人才社區,決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高學歷人才扎堆的住宅小區,而是錨定最高標準、對標最好水平并全面融入國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的人才生態體系。
這個生態體系集創新資源要素交融、人才發展生態提升、江南文化鏈接融合與體制機制改革先導于一身;既是高層次人才集聚區,也是以人才發展助推區域品質升級的創新實踐,更是高品質人才匯聚的科創高地、特色產業集聚的雙創平臺以及產城融合的生產生活空間。
深耕布局
今天,高品質人才社區已如雨后春筍般從蘇州各個板塊競相涌起——東渡人才港、人才歸谷·UWC+創新島、智匯谷、智谷小鎮、太湖新城·CBD總部科創區、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平江文創人才SOHO、獨墅湖科創灣和太湖科學城高品質人才社區,正以連點成面的強大氣勢與五洲四海的人才們緊緊擁抱。
圓桌觀察員注意到,來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只是最低配置。高品質人才社區真正追求的是滿足人才創新創業、社會交流和文化消費等多元需求,從而建立人才聚合型城市的科創大生態。
獨墅湖科創灣人才社區是一個融創新生產和娛樂休閑于一身的綜合體。
這個獨具特色的科創大生態能夠科學布局高品質人才社區內的產業、居住、教育、醫療、商業、文體等綜合功能設施,提升國際化品質;吸引優質院校資源,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對在人才社區設立外籍(海歸)人員子女學校的,給予審批便利。同時,推行國際醫療保險直付系統,鼓勵用人主體為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
比如總面積11.58平方公里的獨墅湖科創灣人才社區,迄今已初步形成了“研、產、餐、住、游,購、娛、金、教、衛、健、服、管、治”一體化的良好生態。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系統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家隊”科研院所和中外知名高校,都星列其中。發展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都有了重要的載體。這里還建設了一批高檔優質的公租房小區、人才組屋、商品住宅小區以及人才公寓,國際融合服務中心也在人才社區內。完備的教育服務體系、醫療健康資源、公共綜合設施與休閑景觀,一應俱全。
如果說作為高品質人才社區品牌標識的“蘇創灣”,寄托著“有一種希望叫創業在蘇州”的話,那么同樣火出圈的“蘇易居”和“蘇青驛”等品牌,則寓意著“有一種幸福叫生活在蘇州”。
為緩解異地求職青年階段性住房難等燃眉之急,蘇州全力打造人才驛站,為求職期內有短期過渡需求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費住宿。比如大學生在畢業前1年、畢業當年以及畢業后2年均可申請,前后時間跨度長達4年。
人才驛站可為來蘇州求職的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
從深層次、制度性突破入手,蘇州建立起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市級層面統一標準。如今,通過新建、盤活利用或改建、市場化籌集等多種方式,蘇州全市已累計提供人才房房源8萬套。2023年,還將新增青年人才公寓2萬套。
蘇州,正在加緊建設百個人才驛站、千間人才客房、萬套人才住房和十萬套人才公寓,為四方人才提供豐富的安居“大禮包”。
情感紐帶
蘇州常住人口是1270多萬,其中人才總量則高達343萬。343萬人才中,高層次人才占1/10,有34萬。
2022年,蘇州開始致力于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這一年,蘇州市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大漲20.7%,躍升至13473家。僅僅居于北京、深圳和上海之后,首次沖至全國第4。蘇州規上工業總產值預計達4.36萬億元,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到了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2.5%——規上工業企業中,高企占比34.2%。
群英薈萃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內誕生了大量的前沿科技成果。
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從事高科技和制造業工作,行政、教育、金融、媒體、物流、餐飲、娛樂、旅游等各行各業的欣欣向榮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蘇州龐大的經濟體量是數百萬人才的超大蓄水池,每個行業的人才密度都在迅速提升。八方人才源源不斷的涌入也鞏固了蘇州城市的競爭力。
蘇州和人才的關系,早已不是純粹經濟利益上的雙贏,而是升華到了經濟與情感上的文化共同體。因此,高品質人才社區在這個文化共同體中所承載的溝通心靈與聯絡感情的巨大紐帶作用,就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是一項全面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工程,要規范有序,必須堅持制度先行。在全市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現場推進會現場,《蘇州市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指南》、《蘇州市人才公寓設計指引》和《蘇州市人才公寓運營管理與服務規范》等正式發布。這些政策切實搭建起了人才安居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有效勾畫出“人才公寓、人才住房、人才社區”梯次深入的脈絡路徑,也標志著蘇州人才工作逐步邁向全方位、深層次、精細化。
蘇州高品質人才社區的打造,經歷了從厘思路、定方向到深化落實、加速推進的全過程。立足蘇州實際,謀定而后動,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全過程透明、高效而朝氣蓬勃。從品牌矩陣推廣到十大板塊同步發力,從建設設計指南到運營管理與服務規范,蘇州圍繞高品質人才社區下得這盤大棋,區分布局,職司有序,壯勢已成。
留住人才,創造奇跡。
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藍圖,正在蘇州打造產業創新集群的大戰略下激昂描繪。相信到2025年,一批圍繞空間、資源、環境并匯聚交融各類創新要素且在全國保持領先的蘇州高品質人才社區,一定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屆時,這些高品質人才社區將由點及面輻射帶動整個蘇州形成創新能力卓越、引領作用突出、生態環境優良的國際人才集聚高地,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人到蘇州,必有為;安居,“才”樂業。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圓桌觀察員/顧善聞 圖片來源:蘇州市委組織部 蘇州人才發布 蘇州發布 顧善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