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強大而極具競爭力的數字經濟,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支撐。所以,全力以赴促進產業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是時代賦予蘇州當仁不讓的歷史使命。
在草長鶯飛的三月下旬,以“融合·突破”為主題的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大會,在蘇州市相城區隆重舉行。
本次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聯合蘇州市人民政府發起舉辦。除了來自國家部委和省市單位相關領導外,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科研院所、金融行業代表和智庫機構代表等超千人齊聚環秀湖畔,在一場場智慧風暴和思想碰撞中共話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把規格如此之高的“群英會”放在蘇州、放在相城區,突出了蘇州在急速擴大的中國數字經濟版圖中的優勢地位,也彰顯了產業界對相城區推動數實融合的堅定支持。
“太帶感了!”
在相城區蘇州國際會議酒店的主會場,一邊是大會議廳內回蕩著的滿座高朋的名言金句,另一邊則是大廳外洋溢著的訪客們對各路企業把前沿數字技術融入生產生活實踐的由衷贊嘆。
“太帶感了!‘小黑’不但可以自由上下臺階,甚至還能自己站起來!”只見一位參觀者駐足在一只四足機器狗邊,下意識地用手輕輕撫摸著“狗狗”的額頭。
這只步伐輕盈、頗有節奏感且動作利索的“小黑”,是科大訊飛(蘇州)科技有限公司參與開發的四足機器狗。后者基于科大訊飛“超腦”平臺,在融合了多模感知、多維表達、深度理解和運動智能相關算法后,具備了越來越出色的AI(人工智能)能力。
“在‘小黑’身上,可輕松集成功能強大的傳感器。比如當它被用于場地巡檢時,就可安裝各類高精度雷達和高靈敏度紅外傳感器。”科大訊飛(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AI技術賦予了“小黑”前所未有的“靈性”。
圓桌觀察員注意到,像科大訊飛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以及技藝精湛但還不為太多人所熟知的“小巨人”們,它們帶來的一件件引人入勝的新技術、新產品,幾乎擠滿了會議大廳外約1000平方米的展覽陳列區。好奇心、求知欲和自豪感在這里激情匯聚,在展露蘇州數字經濟產業氣勢如虹但低調穩重的驚鴻一瞥的同時,也為本次大會烘托了百聞不如一見的熱烈氣氛。
大會現場,《“東數西算”與城市算力網發展蘇州宣言》、《中國車聯網基礎設施研究報告》、蘇州市大數據產業街區規劃、數字化轉型產品CCFLink和數字經濟領域創新產品等先后發布。
活動期間,“東數西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約。涵蓋數據服務、數字金融、平臺經濟、數字制造以及數據要素等領域的81個產業項目同時簽約,總投資高達125.1億元。這些項目科技含量高、產業覆蓋廣、輻射帶動能力強,將極大助推蘇州數字經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負重前行
艾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概念在全球科技界引發了持續關注。而鮮為人知的是,這項劃時代的“傳心術”,已被相城區的蘇州念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從科幻變成了現實。
圓桌觀察員坐在念及科技展臺的電腦面前,戴上密布電極的腦電頭帶,左手套上感應手套。線路全部接通后,電腦屏幕上出現了對應各個手指的方格。只要眼神盯上哪個手指的方格、心里想著“動起來”,那么隨著這個方格變成藍色,圓桌觀察員的對應手指即迅速往回擺動,令人嘖嘖稱奇。
“大腦通過腦電波向身體各部位發出指令。我們通過自主研發的神經信號傳感器并開發出相應的AI算法去精準捕捉腦電波,從而讓人們擁有夢寐以求的‘意念力’。”
念及科技軟件工程師李振華告訴圓桌觀察員,這項腦機接口技術為正在從事康復醫療的患者帶去了福音,他們可通過大腦直接指揮手指運動而無需大費周章。除此之外,腦機接口技術還將應用于虛擬和增強現實、腦控機器人、智能家居等新一代人機交互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上。
念及科技幫助圓桌觀察員“意念所及、行動所及”。
“包括BFM21A1高精度腦電信號采集專用芯片在內的腦機接口核心技術,都是我們團隊自主研發的。”李振華特地強調了一下。
以腦機接口產業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開發為主的念及科技,是江蘇集萃腦機融合智能技術研究所的孵化企業。而以企業方式運營的江蘇集萃,則是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蘇州高鐵新城和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三方共建的結晶。江蘇集萃研發團隊在高速率腦機接口研制中長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其開發的325比特/分鐘的文字輸入系統保持著腦機接口通訊速率的世界記錄。
像這樣崇尚自主創新、技術底蘊深厚卻又沉默低調的企業,放眼相城區,可謂比比皆是。在數字經濟時代,它們為相城區產業創新集群的嶄露頭角、為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負重前行。
數字相城
近年來,相城區主動搶抓機遇,勇敢競逐數字經濟新賽道、主賽道,包括智能車聯網、大數據、數字金融等在內的特色產業集聚成勢。一系列高能級創新平臺接連落地,產業創新生態加速形成。
智能駕駛之城——相城區率先啟動國家首批5G新基建車聯網項目建設,如今已建成高等級智能網聯道路162公里,覆蓋高鐵新城全域。同時建成并投用技術領先的智能駕駛公共服務平臺,全面部署4大車輛類型、8大車輛形態和25大可落地場景。全區已集聚智能汽車產業相關企業222家,2022年實現銷售規模超300億元。
會上,環秀湖數字經濟專項基金揭榜掛帥。
數據產業之城——相城區規劃打造大數據產業“1+4+N”發展格局。“1”是高標準打造蘇州市大數據產業街區,成為蘇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驅動引擎、長三角大數據資源要素匯聚高地以及全國數實共生發展樣板。“4”是在金融、制造、交通、建筑數字化基礎較好的4個領域開展跨行業、跨領域數據融合應用試點,促進大數據綜合應用。“N”是依托區內已建及新建大數據相關產業園,推動相城區成為積極融入長三角、面向全國、在優勢特色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據要素高效配置先導區、大數據融合應用示范區。
數字金融之城——相城區積極探索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當前,相城區已集聚207家數字金融生態圈企業,招引了14家總行(總部)級數字金融關聯創新機構。接連落地央行長三角數字貨幣研究院、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和長三角數字金融數據中心三大平臺,累計打造了28大類、129小類數字人民幣創新場景。
夢想征途
如今,蘇州和相城區的數字經濟產業,業已邁上了高峰。但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信念持續照耀著夢想的征途。如何打破瓶頸更上層樓?我們迎來了至關重要的抉擇時刻。
與會的重量級嘉賓們近乎一致地認為,算力和人才,是蘇州實現“數字飛躍”的一對健碩翅膀。這也呼喚我們必須加大力度轉變發展方式,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那么,如何才能把好鋼都統統用到刀刃上呢?
嘉賓們認為,算力和人才決定著蘇州數字經濟的未來。
首先,要統籌建設算力基礎設施。歷來推動蘇州經濟崛起的板塊競爭模式,相對于未來算力建設的邊際效益已呈遞減趨勢。比如相城區主打的智能網聯車產業,對算力的要求非常高。然而以各大板塊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卻在無形中分散了寶貴的算力資源,從而坐視一片片大數據集群慢慢淪為信息資源的孤島。所以,蘇州必須以更大力度加速推進市域統籌,打破一個個行政壁壘以及制度、思維上的條條框框,拿出魄力拒絕“散裝”,以適度超前的勇氣在大市范圍內加緊建設大型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的統一算力網絡。
其次,要下大力氣引育人才。創新屬性濃厚的數字經濟,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和智慧密集型產業。比如說三方共建的集萃腦機所,其研究人員60%為碩士及以上學歷。幸運的是,蘇州是世界最大工業生產基地之一,有著充裕的財力和無與倫比的豐富應用場景。因此,蘇州、相城區要發揮制造業和產業鏈優勢,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學、研”和“產、城、人”的深度融合,讓“人到蘇州必有為”的戰旗在產業創新集群的沃壤上空迎風飄揚。尤其是要有序開放昔日主要服務大企業的算力基礎設施,讓位于院校終端的優秀人才也能運用自如——好似唐宋年間印刷術的普及歷史性地提升全民文化素質那般波瀾壯闊。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筑牢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基座,打造數字驅動型創新城市體系,讓數字技術產業惠及千家萬戶,蘇州市,相城區,一直步履鏗鏘!
(圓桌觀察員/顧善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