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連冠”后,又是“全國第一”!
不久前,中國農科院發布《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2)》,蘇州綜合評分蟬聯全國第一。這是繼2022年6月國務院督查激勵“三連冠”后,蘇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再次連獲國家級評價認可。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蘇州模式”,在成為全國標桿之一的同時,正讓蘇州百姓享受到高質量發展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蘇州農村人居環境為何令人贊嘆?她的整體架構和細節分別呈現出怎樣的特征?蘇州人精益求精的切入口在哪里?我們又將如何從高質量發展的全貌中理解蘇州農村脫胎換骨般的革故鼎新呢?
秀外慧中
中國的“三農”事業,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而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蘇州,早已把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作為全市探索高水平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予以不斷夯實。因為蘇州人相信,現代化的農村,一定是美麗和宜居的。
從炊煙裊裊、耕讀傳家的狀元之鄉,到如今制造業云集的工業之都,文脈的源遠流長和經濟的長盛不衰,得益于、也孕育了蘇州人充滿務實精神的“行動派”氣質。要快,要準,要看到實效!
放眼全市1000個行政村、13128個自然村,蘇州根據鎮村的整體布局規劃,精準鎖定整治基數。為加快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等目標,全市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和城郊融合類村莊,打造特色康居鄉村。而對于其他一般村莊,則以干凈、整潔、有序為基礎,以逐步提升為目的,引導村莊適度建設。至于搬遷撤并類村莊,在保持干凈整潔的前提下、能夠保障現有基礎設施穩定運行。
“全面覆蓋,消除盲點。”對于上述整治手法的特色,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總結出這八個字。
蘇州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令人贊嘆。
整治,本身就是鄉村建設的一部分。蘇州高度重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統籌工作,按照特色精品、特色康居與特色宜居三級體系,分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蘇州全市累計建成71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92個特色精品鄉村、4100個特色康居鄉村以及85個特色康居示范區。
“規劃發展類村莊基本建成特色康居鄉村、其他一般類全部建成特色宜居鄉村的階段目標,今天我們已實現了。”上述負責人告訴圓桌評論員。
志愿者廣泛參與到了蘇州農村的環境整治工作中。
實踐證明,高品質和現代化的鄉村,也往往兼具高顏值。蘇州鄉村的秀外慧中,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艱辛的努力已付出多年。
2022年,蘇州全市動員了55萬多人次的志愿者、群眾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開展了3.7萬次進村入戶宣傳,累計清理68.29萬立方米的生產生活垃圾、5.9萬處河塘溝渠和49.72萬處亂堆亂放,同時疏浚了386.8萬立方米的農村河道土方并規范養殖2.13萬處。
“我們常態化開展‘四季戰役’、‘凈美家園’等系列活動。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占比和開展長效管護行政村占比均達到100%。”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賞罰分明
推進鄉村治理,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說到底還是要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正確的政策制定了,干部就是關鍵。建立一整套“賞罰分明”的體制機制去激勵干部勇于作為,是蘇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法寶”。
圓桌評論員了解到,蘇州積極推動“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總體方略,不斷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絡體系。
其中的關鍵要素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實鄉鎮主要領導掛鉤人居工作制度,從而實現“市——縣——鎮——村”四級領導干部掛鉤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自然村莊全覆蓋。在干部“守土有責”的大格局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完成各條線業務的有機融合。
嚴格的考核制度大大加速了蘇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
對干部的督查和考評機制是否科學合理、能否落到實處并嚴格執行到位,是這套激勵制度會不會成功運轉從而最終實現整治目標的核心。在這個過程中,蘇州始終抓住主要矛盾,在堅持科學和人性化的同時,堅決強調執行力“不打馬虎眼”,該不留情面時一定不留情面。
比如蘇州持續每月以“人居辦+第三方”的飛行檢查方式,事先不打任何招呼,隨機開展明察暗訪,不給弄虛作假以“提前準備”的時間。一經查出問題,立刻予以通報,隨即督促整改,整改過后還有一個反饋的過程。“通報——整改——反饋”機制的有效運轉,也是一個把相關責任全面壓實、壓細、壓到位的過程,不可或缺。
昆山的“紅黑榜”制度,一直以考核較真碰硬而遠近聞名。如今,蘇州已在全域范圍內大力推廣這項“獎懲分明”的制度,把考評結果與村干部年終考核直接掛鉤。
“如果相關干部連續三次進入黑榜,那么我們將按照程序對其進行調整甚至免職,‘獎到心動、罰到心痛’。只有不玩虛的,斷絕一切‘念想’,才能真正落實制度安排。”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不止
高質量發展的精髓之一,就是不斷創新。現代化的創新范疇,遠遠不會局限于工業和制造業領域內的理論突破、技術研發、工藝革新、團隊管理以及制度優化。因此在不少人看來沒什么“技術含量”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也同樣離不開充滿熱情且條理分明的創新驅動。
圓桌評論員認為,蘇州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很多并不起眼、似乎沒什么潛力可供挖掘的“邊邊角角”,蘇州人都開動腦筋竭盡所能,把塑造美麗和宜居的創新元素巧妙地嵌入其中。
在與團委、婦聯等群團組織聯動時,蘇州創造性開展了融美麗庭院、美麗菜園、美麗果園、健身公園和美麗村景于一體的“四園一景”建設。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發揮主體作用,參與房前屋后和公共空間治理,形成最大工作合力。截至當前,蘇州已建成超7.9萬各級美麗庭院示范戶和超12萬畝美麗菜園,打造了10個市級美麗果園示范村以及71個美麗鄉村健身公園。
精致的蘇州鄉村民宿吸引著八方來客。
決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上作出引領示范的蘇州,自然不會放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層面“示范先進”標桿的打造。蘇州在省內率先啟動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鎮村創建,累計評定示范鎮35個、示范村350個;成功創建2個省級生態宜居美麗示范縣、7個示范鎮和75個示范村(數量全省第一);聯合市長效辦評定長效管護先進鎮3個、先進村25個。此外,蘇州還發布了4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典型案例,不斷彰顯示范帶動效應。
美麗鄉村不僅住著舒適、看著愉悅,其對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的強勁賦能,正愈發承載著蘇州人民的美好期待。蘇州已成功打造出了如昆山尚明甸、吳中林渡暖村和吳江長漾片區等成熟的鄉村文旅融合經營業態。全市建成了100座共享農莊,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3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6個。
“我們在統籌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同時盤活了土地資源,實現了鄉村業態的‘接二連三’,完成了‘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轉化。”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的語氣中帶著自豪感。
美麗鄉村住著舒適、看著愉悅。
高質量發展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因而美麗鄉村的打造和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同樣沒有完成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所以,蘇州要堅決錨定“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個大目標,保持現有的整治勢頭和昂揚斗志,繼續從“全面、全域、全力、全民”四個維度發力,進一步優化相關工作的框架體系,更好地把創新要素和江南文化融入其中,讓美麗和宜居化為常識,成為咱老百姓生活態度的一部分。
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期待蘇州再次蟬聯第一的好消息!
(圓桌評論員/顧善聞 圖片來源:蘇州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