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首《楓橋夜泊》曾風靡世界,在海外“圈粉”無數,成為蘇州國際傳播的華彩篇章。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顯示,2022年蘇州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達1250億元,近3年產值規模平均增速達22.7%。這意味著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及應用賦能取得明顯成效,綜合實力躍居我國第一方陣。
人工智能產業領軍人才脫穎而出,創新企業拔節成長,應用場景更加豐富都為蘇州智媒發展升級打造了互融共贏的生態圈,成為蘇州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高速引擎。
緊握時代機遇,蘇州市委網信辦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日前共同舉辦了“智媒未來”高峰論壇,邀請眾多行業大咖把握智媒融合生態,為城市形象全球傳播獻計獻策。
會議肯定了過去蘇州在國際傳播中亮眼的成績,與會專家為蘇州利用智媒資源加速國際傳播提出了建議,并共同展望蘇州城市形象美好未來。
國際“能見度”提升
智能傳播為推進媒體技術革新注入了新動能。為了把人工智能與媒體傳播技術有機融合,推動國際傳播出圈出海,蘇州積極探索網絡國際傳播新方式。
近年來,海外社交平臺視頻傳播凸顯出傳播輿論引導力強、互動效果好等特點,短視頻傳播形式已成為網絡社交媒體的主流傳播形式。蘇州緊緊把握這一傳播趨勢,在2022年“知中國·in蘇州”網絡國際傳播項目中,開設海外社交媒體賬號,推動優質內容縱深傳播,優化蘇州城市網絡國際傳播矩陣,為全球網友講述中國故事蘇州篇章。
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陳雪嶸致辭。
通過一年時間,蘇州網信辦在海外社交平臺共發布上百個視頻作品,為世界解鎖無數蘇州的精彩瞬間。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賬號點擊量81.4w,曝光量1482w。賬號以“全球視野、國家高度、蘇州特色”為宗旨,在海外主流社交媒體平臺建立蘇州專屬發聲陣地,并將其打造成為全國有影響、全省有地位、全市可共享的對外傳播、交流的平臺和窗口,服務全市各地區、部門、企業的對外宣傳工作。
以蘇州為樣本,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第二年開展全球網絡空間中的城市形象研究并發布了《全球網絡空間中的蘇州城市形象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海外涉及蘇州的報道覆蓋全球六大洲,影響范圍廣泛。蘇州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既扎根本土實踐,又立足全球視野,以全民參與文化交往,推動了海外受眾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度與認同度。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主任陳希希發布報告。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主任陳希希說,過去一年,蘇州采取各種措施擴大網絡空間的影響力,搶占國際傳播的制高點,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為新形勢下的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新的實踐參考。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陳雪嶸說,下一步,蘇州要把人工智能跟媒體傳播技術有機融合,把科技跟人文知識有機融合,加強蘇州的國際傳播效能建設,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使命在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城市形象是國家形象的縮影,城市品牌是國家品牌的重要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以蘇州為代表的中國城市義不容辭,也大有可為。
蘇州市委網信辦副主任陸怡發言。
以蘇州為例,擁有極具特色的江南文化,古典園林和非遺技藝蘊含著取之不盡的國際傳播資源。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經濟社會持續蓬勃發展,蘇州是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也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蘇州市委網信辦副主任陸怡說,蘇州要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人間煙火氣”,彰顯蘇州“現代與傳統和諧共融”的形象,力求用真實的國際化表達方式在網絡空間做好蘇式生活、蘇州文化的傳播,使蘇州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在國際輿論場上脫穎而出。
發揮資源稟賦優勢,以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來促進國際話語權的提升,是城市形象全球傳播的使命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趙永華說,互聯網時代給我們提供了契機,要把握機會,爭取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趙永華發表主旨演講。
置身新媒體時代,肩負國家重要使命,蘇州在全球城市形象傳播中積極探索,主動實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和新能力,深入挖掘探索中國故事、蘇州文化的可視化呈現和故事化表達,不斷推進傳播手段深度融合。這一系列舉措為講好江蘇故事、提升蘇州國際影響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正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蘇州將啟動“風起江南一水間”一帶一路網絡國際傳播活動。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榮忠霞建議,蘇州可以協同海內外資源,結合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合作成果和蘇州國際傳播的重點,以經濟信息賦能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引導國際社會更加正確、全面、深入的認識中國。
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榮忠霞發言。
未來無限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蘇州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智媒生態融合的優良環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用現代技術描繪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共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蘇州有無限潛力。
身處人工智能生態圈,扎根人工智能沃土中,蘇州正將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主的一批新技術“變量”,變成促進國際傳播發展的最大增量。上海遠川研究所所長董世敏認為,誰能夠先把握住新技術,使用新技術,借助技術力量,就能獲取更多流量與關注,從而提升城市的國際話語權。
上海遠川研究所所長董世敏在圓桌對話環節發言。
在人工智能賦能下,未來的城市形象將緊扣經濟、文化及生態發展愿景,走上智慧城市的道路。大膽嘗試打造智媒+元宇宙的概念,把城市實體化搬到虛擬網絡,真正做到元宇宙城市,可以成為“超前”傳播蘇州文化和歷史底蘊的方式之一,蘇州確實吥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孫夏建議。
蘇州確實吥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孫夏發言。
無論是人工智能與媒體技術的融合,還是與城市發展的融合,都不是冰冷生硬的,科技在只有文化的加持下才能積極向善,科技與文化內核完美融合才是蘇州國際傳播的最終要議。對此,歐瑞動漫宣傳主管王舒月說,對外傳播要創新城市敘事,多從聆聽者的角度出發,讓受眾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歐瑞動漫宣傳主管王舒月發言。
風起于江南青萍之末,浪成于智媒微瀾之間,蘇州國際傳播實踐表明,以創新和發展的眼光,勇于擁抱新技術,才能在智媒浪潮來臨之際勇立潮頭,借潮行舟,向世界展示出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人文之城的蘇州城市形象。
(圓桌特約觀察員/彭樺 圖片來源:蘇州市委網信辦)